• [  xínɡ zhī  ]
  • ㄒ一ㄥˊ ㄓ
  • TGS TD

行知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⒉  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⒊  指通知事项的文书。

引证解释

⒈  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⒉  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⒊  指通知事项的文书。

《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

行知(xing zhi)同音词

  • 1、兴殖[xìnɡ zhí ]

    1.增殖财货。

  • 2、兴止[xìnɡ zhǐ ]

    1.犹兴居。

  • 3、兴致[xìnɡ zhì ]

    1.犹导致。

  • 4、兴致[xìnɡ zhì ]

    兴趣:兴致勃勃|干事情光凭兴致和热情是不够的。

  • 5、行止[xínɡ zhǐ ]

    1.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 2.偏指行动;活动。 3.犹言一举一动。 4.行踪。

  • 6、行趾[xínɡ zhǐ ]

    1.犹行迹。足迹。 2.指行动的踪迹。

  • 7、行至[xínɡ zhì ]

    1.到达。

  • 8、行志[xínɡ zhì ]

    1.随意志行事。

  • 9、行制[xínɡ zhì ]

    1.犹行法。谓按法制行事。

  • 10、行治[xínɡ zhì ]

    1.普遍良好。

行知词语接龙

  • 1、1.赏识喜爱。
  • 2、1.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
  • 3、1.犹知己,好友。
  • 4、1.知道具体器物的构成。 2.赏识,器重。
  • 5、1.智慧技巧。 2.智谋巧诈。
  • 6、1.知趣。
  • 7、1."知识青年"的简称。
  • 8、1.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2.特指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3.领情。
  • 9、1.《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名丘,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 10、①识趣;知进退,不惹人讨厌:不知趣|他很知趣,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②领略情趣:小娘子也有时回敬几件知趣的东西。
  • 11、1.知道权衡轻重。 2.懂得权变。 3.犹掌权。
  • 12、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2.谓懂人事。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
  • 13、1.才智聪明。
  • 14、1.赏识。
  • 15、1.知所省察或省悟。
  • 16、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17、1.才智之士。
  • 18、1.通晓事理;懂事。 2.主管事务。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4.官名。明清时代的属官名。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 19、1.才智方略。
  • 20、1.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 21、1.识大体。
  • 22、1.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 23、1.犹知几。
  • 24、1.犹知道。

行知的相关查询

行知的意思解释、行知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