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ánɡ yīn  ]
  • ㄊㄤˊ 一ㄣ
  • IPKS BE

棠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棠树树荫。

⒉  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⒊  《淮南子·览冥训》:“日入落棠。”高诱注:“落棠,山名,日所入]。”后因以“棠阴”指光阴。

引证解释

⒈  棠树树荫。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石壁转棠阴, 鄱阳 寄茅室。”

⒉  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参见“棠树”。

南朝 梁简文帝 《罢丹阳郡往与吏民别》诗:“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詎怜。”
唐 刘长卿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诗:“幸容栖託分,犹恋旧棠阴。”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诗:“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舘,烂目閲四库。”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棠阴遍 陈 汝 之间,尸祝在 黄 韩 之后。”

⒊  后因以“棠阴”指光阴。

《淮南子·览冥训》:“日入 落棠。”
高诱 注:“落棠,山名,日所入也。”
《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吕向 注:“言其光阴不復留也。”

国语辞典

⒈  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棠树下听讼理事。召公死后,后人爱其树不忍翦伐。见《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后以棠阴誉称去职官吏的政绩。

唐·刘长卿〈余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诗:「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棠阴(tang yin)同音词

  • 1、堂音[tánɡ yīn ]

    1.谓有共鸣的宏亮声音。

  • 2、堂印[tánɡ yìn ]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 3、膛音[tánɡ yīn ]

    1.口腔共鸣点偏后而洪亮的音。

  • 4、汤引[tānɡ yǐn ]

    1.药引子。

  • 5、帑银[tǎnɡ yín ]

    1.国库中的银子。

  • 6、烫印[tànɡ yìn ]

    1.见"烫金"。

  • 7、唐音[tánɡ yīn ]

    1.指汉语。 2.指唐诗及其风格。

  • 8、唐殷[tánɡ yīn ]

    1.唐尧与商汤的并称。

  • 9、唐寅[tánɡ yín ]

    明画家、诗文家。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弘治解元。作画山水、人物、花鸟并能,既严谨缜密,又清逸洒脱。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兼善书法。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有《秋风纨扇图》等存世。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棠阴词语接龙

  • 1、1.指毕宿﹐有星八颗。月行经过毕宿﹐就要下大雨﹐故称。 2.星名。位于房宿最北一星之北。
  • 2、1.宫刑。
  • 3、1.不为人知的善行。
  • 4、1.阴病的病状﹐寒症。
  • 5、1.诊断疾病时进行某种试验或化验结果的表示方法。说明体内没有某种病原体存在或对某种药物没有过敏反应﹐例如注射结核菌素后并无红肿等反应时叫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2.语言学名词。某些语言里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分别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中性。
  • 6、指精血或津液不足,或消耗太过的病理现象。精血、津液均属阴,劳累过度或热病之后都可使阴液内耗而出现阴虚症状。特点是津液不足和出现热象,故又称“虚火”,多见于慢性病人和阴虚体质者。主要症状为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咽干、尿短赤、大便不畅、舌质红、脉细数无力等。
  • 7、1.废墟。 2.墓地。
  • 8、1.地下暗洞。
  • 9、1.即血液。在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 2.犹血统。
  • 10、1.旧时妇女应守的道德教条。
  • 11、1.背阳的山崖。
  • 12、1.指声音阴沉低哑。
  • 13、1.山中雾气。
  • 14、1.背阳的山岩。
  • 15、1.背阳的山峰。
  • 16、1.古代祭礼。嫡长子未成年而死﹐祭之于宗庙幽阴之处﹐称为"阴厌"。
  • 17、1.海中生物所发之光。
  • 18、在中国古代,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既对立又互相消长的矛盾。如动的、热的、向上的、明亮的、强壮的为阳,静的、冷的、向下的、晦暗的、虚弱的为阴。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也用来说明上下、君臣、君民、夫妻等关系。
  • 19、1.构成《易》卦的两种爻之一。阴爻以--表示﹐阳爻以-表示。 2.指阴险奸佞的人。
  • 20、1.谓深邃的地方。
  • 21、1.指露水。 2.指雨。
  • 22、1.指皇后。
  • 23、1.谓阴间都邑。
  • 24、1.犹阴暗。 2.忧愁郁悒。

棠阴的相关查询

棠阴的意思解释、棠阴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