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ɡǔ lì  ]
  • ㄍㄨˇ ㄌ一ˋ
  • ME UU

骨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形容人形貌极为消瘦。

憔悴骨立。
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列子·仲尼》

thin;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人消瘦到极点。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子路 ﹞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黑瘦而骨立。”
《旧唐书·孝友传·张志宽》:“张志宽,蒲州 安邑 人。 隋 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里所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妇人患小腹中痛,气衝上不得卧,百药不效,已骨立矣。”

⒉  比喻山石嶙峋。

明 顾苓 《石公山》诗:“骨立风云外,孤撑涛浪中。”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山艇子》:“龙山 自 巘花阁 而西皆骨立。”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望后窗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丛冢。”

⒊  比喻字体的笔姿瘦硬挺拔。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国语辞典

⒈  形容身体非常瘦弱。

《晋书·卷四九·阮籍传》:「毁脊骨立,殆致灭性。」

英语翻译

thin, emaciated

骨立(gu li)同音词

  • 1、骨力[ɡǔ lì ]

    雄健的笔力:这副对联写得很有~,功夫很深。

  • 2、骨利[ɡǔ lì ]

    1.见"骨利干"。 2.神话传说中地名。

  • 3、古礼[ɡǔ lǐ ]

    1.古时的礼制。

  • 4、古历[ɡǔ lì ]

    1.泛称古代历法。 2.指农历。也称夏历﹑阴历﹑旧历。

  • 5、古隶[ɡǔ lì ]

    1.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 6、谷蠡[ɡǔ lí ]

    1."谷蠡王"的省称。

  • 7、谷粒[ɡǔ lì ]

    1. 用作粮食的各种禾谷类植物的任一种种子。

  • 8、股利[ɡǔ lì ]

    股息。

  • 9、股栗[ɡǔ lì ]

    因紧张、害怕而两腿发抖:军中莫不股栗。

  • 10、孤离[ɡū lí ]

    1.孤立分离。

骨立词语接龙

  • 1、即“而立之年”,三十岁的代称: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 2、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 3、(~儿)写下字据:借钱得立个字ㄧ空口无凭,~为据。
  • 4、①站得住脚,能住下去或生存下去:~未稳ㄧ~之地。 ②处于某种立场:~基层,面向群众。
  • 5、①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备案:办厂须向主管机关~。 ②设立专案:~侦查。
  • 6、1.上朝时依品秩站立。
  • 7、1.立志报效。
  • 8、1.确立根基;建立根本。 2.传说古乐名。
  • 9、1. 当场逼迫人。如:强人立逼大汉拿出钱财。
  • 10、1.制订法律。
  • 11、便1.立刻;立时。
  • 12、航标的一种,外形像柱子或呈梯形,没有灯光设备。
  • 13、1.古代计时方法之一。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参见"立表下漏"。 2.立木观测水位。 3.春秋末﹐齐国被晋燕侵伐﹐景公擢司马穰苴为将军﹐宠臣庄贾为监军。穰苴与贾约期会于军门。穰苴至﹐立表下漏而待。贾以骄慢误时﹐穰苴乃斩贾示众﹐三军惊惧振奋﹐遂却晋燕之师。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后因以"立表"为严明军纪之典。
  • 14、1.见"立部伎"。
  • 15、1.当风挺立的草。
  • 16、①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②特指阶级立场:~坚定。
  • 17、1.指帝王在位。 2.指在朝为官。
  • 18、1.停车。 2.古代一种须站立乘行的车辆。
  • 19、1.定名称;建名号。
  • 20、1.站立成礼。 2.立刻完成。
  • 21、1.确立储君。
  • 22、交立春节气;春季开始:明天~ㄧ立了春,天气就要转暖了。
  • 23、1.犹立等。
  • 24、1.汉字楷书偏旁"刂"的称呼。

骨立的相关查询

骨立的意思解释、骨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