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án jiǎo  ]
  • ㄑㄨㄢˊ ㄐ一ㄠˇ
  • UGR EFCB
  • 名词

拳脚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拳术。

自幼喜好拳脚。

Chinese boxing;

⒉  连踢带打。

吃了一顿拳脚。

kick and beat;

引证解释

⒈  拳打脚踢。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将 黄达 脊背、胸脯、脇肋、脸颊、头额、四肢,无处不着拳脚。”
许地山 《危巢坠简·街头巷尾之伦理》:“他一面骂,一面打,把瞎子推倒,拳脚交加。”

⒉  指武术。

《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説了一遍。”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这刀法、枪法、弹弓、袖箭、拳脚,却是老人家口传心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可是我愿意去和 日本 小鬼子碰一碰。”

国语辞典

⒈  殴打,拳打脚踢。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拳头脚尖,将黄达脊背胸脯,……无处不著拳脚。」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吃他发起脾气来,少不了一顿拳脚。」

⒉  泛指武艺。

《水浒传·第二三回》:「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

拳脚(quan jiao)同音词

  • 1、觠角[quán jiǎo ]

    1.牛羊弯曲之角。 2.用以代称牛羊。

  • 2、诠较[quán jiào ]

    1.权衡比较。诠﹐通"铨"。

  • 3、全交[quán jiāo ]

    1.谓保全﹑维护交谊或友情。

  • 4、痊较[quán jiào ]

    1.痊愈。

  • 5、权教[quán jiāo ]

    1.佛法有权﹑实二教。权教为凡夫﹑小乘说法,取权宜义,如《阿含经》是。

  • 6、劝教[quàn jiāo ]

    1.劝勉教化。

拳脚词语接龙

  • 1、〈方〉脚。
  • 2、1.盛热水后放在被中取暖的用具。又称汤婆子。
  • 3、一种潜水的用具,仿照动物的蹼,用橡胶或塑料压制而成,戴在脚上,以增加拨水的能力。
  • 4、①由于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疾病。症状是患者疲劳软弱,小腿沉重,肌肉疼痛萎缩,手足痉挛,头痛,失眠,下肢发生水肿,心力衰竭等。 ②脚癣的通称。
  • 5、指付给搬送东西的人的工钱。
  • 6、1.犹履历。宋时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谓之"脚色"。 2.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 3.泛指演员。 4.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 5.特指某种人物。有时亦含贬义。 6.犹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蕴。
  • 7、①戏曲的艺术化、规范化的人物类型。也是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通常与行当通用,或合称“脚色行当”。宋元时的戏曲已建成行当体制,如南戏有生、外、旦、贴、净、丑、末七色,元杂剧有末、旦、净三类。近代戏曲大多以生、旦、净、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分支,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正旦、花旦、武旦、老旦等。 ②泛指演员:他是剧中的重要脚色。又泛指精明能干的人:别看他不声不响,在车间里可算得上是个好脚色。
  • 8、1.即马掌。马蹄铁。
  • 9、1.方言。犹言角落上。
  • 10、1.旧时奉官府差遣办事的人。
  • 11、1.脚与手。人的上下四肢。 2.犹手脚。谓暗中采取的行动。 3.犹爪牙。指能听候调遣者。 4.人为的痕迹。特指文辞手法。
  • 12、1.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
  • 13、1.洗脚用的热水。
  • 14、1.固定在火车上﹐备上下车用的梯子。
  • 15、1.犹脚步。多指走路时腿的动作。 2.脚;脚上。多就踢球技巧而言。 3.犹兆头。 4.旧时码头上剥削搬运工人的把头。
  • 16、脚掌。
  • 17、1.方言。指腿。
  • 18、脚掌的反面。也叫脚面。
  • 19、表演戏剧、曲艺,摄制电影等所依据的本子,里面记载台词、故事情节等。
  • 20、1.脚絣。
  • 21、1.犹裹腿。缠在腿上的布条。
  • 22、①指走路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大。 ②指走路时腿的动作:放轻~ㄧ嚓嚓的~声。
  • 23、1.旧时妇女缠足的布。
  • 24、1.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 2.指搬运费。

拳脚的相关查询

拳脚的意思解释、拳脚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