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í zhì  ]
  • ㄋ一ˊ ㄓˋ
  • INX IGK

泥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淤积的污泥。

引证解释

⒈  淤积的污泥。

《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
尹知章 注:“泥涂为滞者,亦溃决之令通也。”

⒉  滞留,停留。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麻黄汤方”方解:“大枣之性泥滞於膈,碍杏仁之速降。”

⒊  拘泥,不知变通。

《后汉书·左雄黄琼等传论》:“黄琼、胡广、张衡、崔瑗 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驳。”
《宋书·恩倖传论》:“世祖 之泥滞鄙近, 太宗 之拘挛爱习,欲不纷惑牀笫,岂可得哉?”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士有一曲,拘牵泥滞。”

⒋  犹阻滞。不畅通。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顾兹心之未泰,惧末涂之泥滞,仍求激而增愤,肆中怀以告誓。”

国语辞典

⒈  拘泥固执。

《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筭实者挺其效。」

泥滞(ni zhi)同音词

  • 1、逆知[nì zhī ]

    1.预知,逆料。

  • 2、逆指[nì zhǐ ]

    1.犹言违逆旨意。

  • 3、逆志[nì zhì ]

    1.叛逆的念头。 2.谓猜测其志向,揣度其原意。

  • 4、逆制[nì zhì ]

    1.预作。 2.违背法制。

  • 5、逆治[nì zhì ]

    1.悖于治道。

  • 6、匿知[nì zhī ]

    1.谓聪明才智不外露。

  • 7、匿止[nì zhǐ ]

    1.隐避休息。

  • 8、溺职[nì zhí ]

    1.犹失职,不尽职。

  • 9、溺志[nì zhì ]

    心志沉迷于某些事物之中:溺志于佛|不溺志于声色。

  • 10、泥执[ní zhí ]

    1.拘泥固执。

泥滞词语接龙

  • 1、1.难通的说法。
  • 2、1.犹滞想。
  • 3、1.积压的讼案。
  • 4、1.迟钝固执。
  • 5、1.积压的事务。
  • 6、1.指郁积之气。
  • 7、1.积滞的尘秽。
  • 8、1.中医指痢疾。
  • 9、1.凝聚心头的想念。
  • 10、1.货物积压,卖不出去。
  • 11、1.淤积的血液。
  • 12、1.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 2.闭塞,不通畅。
  • 13、1.拘泥和疑虑。
  • 14、1.疑难的意义。
  • 15、1.谓长期供职。
  • 16、1.受压制。
  • 17、1.长期旷废。 2.长久停留。 3.谓久雨不停。
  • 18、1.谓臃肿而不灵活畅通。
  • 19、1.停止运用。
  • 20、1.久游未归。亦指久游未归的人。
  • 21、1.谓偏执一端。
  • 22、1.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
  • 23、1. 昆虫等在生活史上的某一阶段发育缓慢或停止繁殖。
  • 24、1.凝聚,凝结;不活动。

泥滞的相关查询

泥滞的意思解释、泥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