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ī cí  ]
  • ㄒ一 ㄘˊ
  • THN YNGK

息词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申请撤销诉讼的状词。

引证解释

⒈  申请撤销诉讼的状词。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同着原告、被告、中证一干人进府里来。”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除非去求原告,大家处和了,烧一张息词到阴间去,或者能勾免提。”

国语辞典

⒈  同意和解,撤回诉讼的申请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同著原告、被告、中证一干人进府里来。」

息词(xi ci)同音词

  • 1、禊祠[xì cí ]

    1.犹禊祭。

  • 2、戏词[xì cí ]

    1.戏曲中唱词和说白的总称。

  • 3、析辞[xī cí ]

    1.玩弄词句。

  • 4、习辞[xí cí ]

    1.谓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 5、锡赐[xī cì ]

    1.赏赐。

  • 6、席次[xí cì ]

    1.座位的次序。 2.坐间,坐席之上。

  • 7、袭次[xí cì ]

    1.清制,世袭官爵,除八旗外,都限定世数,一世为一次,谓之"袭次"。不限世数的,加"世袭罔替"字样。

  • 8、袭刺[xí cì ]

    1.犹行刺。谓出其不意的刺杀。

  • 9、徙次[xǐ cì ]

    1.迁居。

  • 10、系词[xì cí ]

    1.逻辑上指一个命题的三部分之一,连系主词和宾词来表示肯定或否定。如"青蛙是两栖动物"中的"是","猩猩不是人"中的"不是"。 2.相当于判断词。

息词词语接龙

  • 1、1.擅长诗文的人。 2.专指擅长填词﹑有较大成就的人。
  • 2、1.指诗文的名声。
  • 3、1.见"词笺"。
  • 4、1.擅长诗文的人。
  • 5、1.见"词杰"。
  • 6、1.指翰林院。
  • 7、1.词的意境。
  • 8、1.词和句子﹔字句。
  • 9、1.诗文集。
  • 10、1.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宋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清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 11、1.擅长文词的人。
  • 12、1. 一种语言、方言或个人习语的词的集成。
  • 13、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汉语的词一般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 14、1.文词的情致。 2.文词的义理。
  • 15、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2.词坛。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 16、1.应对得宜的言词。 2.词翰策令。
  • 17、1.词人。
  • 18、1.爱词成癖的人。
  • 19、一定范围的语言材料中词的使用频率。
  • 20、1.词的品格。
  • 21、①辑集词调各种体式,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一般分类编排。内容主要说明填词的各种规则(包括字句定格、声韵安排等)及词调源流等。现传词谱以明代张fe44的《诗余图谱》最早。清代万树的《词律》,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等词谱辑录较为完备。 ②书名。清代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编。四十卷。收录唐、宋、元词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按词调字数多少为序排列。对填词的各种规则及词调来源等有详尽考订,也收录部分北曲小令。
  • 22、1.言语或文词的气势。
  • 23、1.犹词调。
  • 24、1.文词的格律。 2.词的格律。清万树有《词律》二十卷。

息词的相关查询

息词的意思解释、息词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