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í jì  ]
  • ㄙㄨㄟˊ ㄐ一ˋ
  • XEV WFI

绥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祭礼名。

引证解释

⒈  古祭礼名。

《仪礼·士虞礼》:“不绥祭,无泰羹湆胾从献。”
郑玄 注:“事尸之礼,始於绥祭,终於从献。‘绥’当为‘堕’。”
《礼记·曾子问》:“摄主不厌祭,不旅不假,不绥祭,不配。”
郑玄 注:“‘绥’,《周礼》作‘堕’。”
孔颖达 疏:“谓欲食之时,先减黍稷牢肉而祭之於豆间,故曰绥祭。”

绥祭(sui ji)同音词

  • 1、挼祭[suī jì ]

    1.祭名。尸未食前之祭。

  • 2、邃寂[suì jì ]

    1.幽静。

  • 3、随机[suí jī ]

    1、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密切关注经济的发展,~调整农业政策。2、不设任何条件,随意地;~采样|记者在大街上~采访了几位市民。

  • 4、随即[suí jí ]

    副词。表示情况跟着很快发生:种了树随即浇水|休息十分钟后随即上第二节课。

  • 5、随计[suí jì ]

    1.语本《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行﹐后遂以"随计"指举子赴试。

  • 6、绥集[suí jí ]

    1.安抚集聚。

  • 7、绥辑[suí jí ]

    1.安抚集聚。

  • 8、遂即[suí jí ]

    1.随即;立即。

  • 9、隋祭[suí jì ]

    1.古祭祀名。

  • 10、岁计[suì jì ]

    1.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 2.旧中国国家年度收支的总称。超支称为岁计缺损;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岁计盈余。

绥祭词语接龙

  • 1、1.祭祀礼拜。
  • 2、1.谓告白祭事。
  • 3、1.供祭祀用的芹﹑藻等菜蔬。
  • 4、1.祭祀,陈物供奉始祖。
  • 5、1.天子祭祀地神。 2.供祀神祭祖用的土地。 3.即祭田。
  • 6、1.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 2.古代祭祀专书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书.经籍志一》着录晋范汪撰《祭典》三卷。 3.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
  • 7、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英灵。
  • 8、1.祭奠吊唁。
  • 9、1.即丁祭。旧时每年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孔子之称。
  • 10、1.东向而祭。古契丹族的一种祭祀习俗。
  • 11、1.古代祭祀时用以盛放祭品的器具。
  • 12、1.古代祭祀,周人用牲肺以祭。
  • 13、1.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历代形制有异。
  • 14、1.致祭并馈赠财物。 2.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 15、1.古时国有事,祭神而告之。
  • 16、1.周王室卿士﹑周公之后人祭公谋父的省称。曾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见《国语.周语上》及《史记.周本纪》。
  • 17、1.即六号。古代祭祀时,对与祭祀有关的神祇祭品等所给予的六种美称。如尊称神为皇天﹑上帝,尊称鬼为皇祖,尊称豕牲为刚鬣。
  • 18、1.瓷器釉色名。也叫霁红,指一种鲜红的釉色。创始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永乐年间。因常施于祭祀郊坛的瓷器,故名。
  • 19、1.古代将举行大射礼时,先祭射的,谓之"祭侯"。
  • 20、1.古代行祭礼时举食器至齿示尝。
  • 21、1.古代以韭祭献。
  • 22、1.以酒祭祀或祭奠。 2.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3.指出行的饯别酒。 4.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 23、1.祭器。
  • 24、1.祭祀孔子。

绥祭的相关查询

绥祭的意思解释、绥祭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