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qū  ]
  • ㄅ一ˋ ㄑㄨ
  • NK FHQ

避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离开与接近;避退与向前。

引证解释

⒈  离开与接近;避退与向前。

明 海瑞 《赠参戎以吾晏公改西海序》:“又不晓於 司马、孙、吴 虚实避趋之法。”

避趋(bi qu)同音词

  • 1、逼取[bī qǔ ]

    1.强迫索取。

  • 2、鄙躯[bǐ qū ]

    1.鄙贱之躯。用以谦称自身。

  • 3、比驱[bǐ qū ]

    1.并驾齐驱。

  • 4、毕娶[bì qǔ ]

    1.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向长(嵇康《高士传》作"尚长")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

  • 5、滗取[bì qǔ ]

    1.谓撇开沉淀物,舀出液体。

  • 6、笔区[bǐ qū ]

    1.犹文坛。

  • 7、笔趣[bǐ qù ]

    1.字画诗文表现的意态情趣。

  • 8、避去[bì qù ]

    1.避开;离去。

  • 9、碧蛆[bì qū ]

    1.即玉蛆。酒面浮沫。色绿,故称。

  • 10、避诎[bì qū ]

    1.犹避忌。

避趋词语接龙

  • 1、1.方向;准则。
  • 2、1.古礼。小步疾行,以示庄敬。 2.谓奔走服役。 3.指奔走执役者。
  • 3、1.谓雨后土润及时耕种。
  • 4、1.谓快速急进奔赴战场,仓促应战。
  • 5、1.即蟋蟀。
  • 6、1.犹当值。
  • 7、1.供职;尽职守。
  • 8、1.偏重;着重。
  • 9、1.趋奉权势。 2.事物发展的动向。
  • 10、1.谓节奏短促急速。 2.频数。
  • 11、1.供奔走的仆役。
  • 12、1.随合时俗,与世俗同流合污。
  • 13、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是孔子教训儿子孔鲤要学诗、学礼。后以“趋庭”为接受父亲的教训。
  • 14、趋于一致:重复建设,产业~,是众多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
  • 15、1.见"趋向"。
  • 16、1.犹趋跄。
  • 17、1.犹趋跄。
  • 18、1.亦作"趋向"。亦作"趋乡"。亦作"趍向"。亦作"趋向"。 2.前往;前行。 3.归向;趋附。 4.向往;崇尚。 5.途径;方向。 6.趋势。 7.倾向。
  • 19、1.行步;走路。 2.急行;赶路。 3.指行事,所作所为。
  • 20、1.谓群蜂簇拥蜂王飞集,犹如旧时吏员赶赴衙参。
  • 21、1.喜暖;奔向火焰。 2.比喻趋附权势。
  • 22、1.向隅。 2.佛教指端坐静修。
  • 23、1.趋走拜谒。亦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
  • 24、1.群臣朝见时疾行就位。 2.借指在京当官。

避趋的相关查询

避趋的意思解释、避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