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ū lǐ  ]
  • ㄙㄨ ㄌ一ˇ
  • AEW SB

苏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苏武与李陵的并称。

⒉  唐苏味道、李峤及苏颋、李乂的并称。

引证解释

⒈  汉 苏武 与 李陵 的并称。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谓 苏武、李陵 也。”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

⒉  唐 苏味道、李峤 及 苏颋、李乂 的并称。

《新唐书·苏味道传》:“苏味道,赵州 欒城 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 李嶠 俱以文翰显,时号 苏 李。”
《新唐书·苏颋传》:“时 李乂 对掌书命,帝曰:‘前世 李嶠、苏味道 文擅当时,号 苏 李 ;今朕得 頲 及 乂,何愧前人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苏李》:“汉 时 苏武、李陵 称‘ 苏 李 ’; 唐 时 苏味道、李嶠 亦称‘ 苏 李 ’; 明皇 时, 苏頲、李乂 对掌文翰, 明皇 亦称为‘ 苏 李 ’。”

苏李(su li)同音词

  • 1、俗漓[sú lí ]

    1.风俗浇薄。

  • 2、诉理[sù lǐ ]

    1.谓接受申诉而重新审理。 2.指申诉请求重新审理。 3.见"诉理所"。

  • 3、宿吏[sù lì ]

    1.阅历多的官吏。

  • 4、俗礼[sú lǐ ]

    1.世俗的礼节。

  • 5、俗俚[sú lǐ ]

    1.通俗或粗俗。

  • 6、俗理[sú lǐ ]

    1.谓社会太平安定。

  • 7、俗吏[sú lì ]

    1.才智凡庸的官吏。

  • 8、俗丽[sú lì ]

    1. 庸俗艳丽。如:她的装扮在简单中透着精致,从不流于俗丽。

  • 9、俗例[sú lì ]

    1.犹惯例。 2.民间的习俗。

  • 10、素里[sù lǐ ]

    1.平常里巷。

苏李词语接龙

  • 1、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因避家讳而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曾任奉礼郎。诗作多寄情于神仙鬼魅世界,表现怀才不遇之感。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有《昌谷集》。
  • 2、1.古代风俗,妇女于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饮之,称为"李会"。
  • 3、诗人。河南fe63源(今唐河)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兰州分会主席,《诗刊》与《人民文学》主编。著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短篇小说集《马兰集》等。有《李季文集》。
  • 4、1. 中国战国时水利家。他总结劳动人民的治水经验,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二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川西平原提供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 5、朝鲜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后建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迁都汉城。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科田法,遵崇儒教。16世纪末抵抗日本封建主入侵,获胜。19世纪英、法等国势力渗入;1876年后日本再次入侵。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保护国。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王朝灭亡。
  • 6、1.特指唐皇室。
  • 7、北宋建筑家。字明仲,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曾任主管营缮的将作少监、将作监等职。主持过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等建筑工程。著有《营造法式》(三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8、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后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起义军。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 9、战国时期政治家。魏文侯任用他为相,主持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官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但已失传。
  • 10、《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来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 11、1.指老子。
  • 12、1.唐李义府的外号。 2.唐李林甫的外号。 3.南唐李德来的外号。
  • 13、1.见"李膺门"。
  • 14、隋末瓦岗军首领。字玄邃,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613年参预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捕,后逃脱。616年投奔瓦岗军,助翟让联合附近各支起义军。次年被推为全军之主,称魏公。后因大量起用隋朝降官降将,并杀害翟让,致部众离心。618年为王世充所败,入关降唐。不久因反唐被杀。
  • 15、1.晋王衍妻郭氏,贾后之亲,借势妄为,性贪戾,衍不能禁。时有京师大侠李阳,郭氏素惮之。衍因借口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方有所收敛。事见《晋书.王戎传》。后因以指悍妻所畏服的人。 2.晋李阳与石勒邻居,性猛好斗,早年为争麻池,曾与石勒迭相殴击。后石勒举事成,戏谓李阳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事见《晋书·石勒载记下》。后引以为斗殴的典实。
  • 16、元代数学家。原名治,字仁卿,号敬斋,河北栾城人。金末进士,入元后在今山西、河北等地隐居讲学。撰《测圆海镜》十二卷和《益古演段》三卷。
  • 17、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早年曾多次在边镇充幕官。后入朝,官至礼部尚书。以写边塞诗著称。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名篇。有《李君虞诗集》。
  • 18、诗人。河北丰润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著有诗集《战场上的节日》、《静静的哨所》、《红柳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等。
  • 19、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工文,长于碑颂。善行书,笔力沉雄。有碑刻《麓山寺碑》等存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 20、清初戏曲家。字笠鸿、笠翁、谪凡,浙江兰溪人。曾为幕宾。后迁居南京,以家姬组成戏班,在达官贵人间演出。著有《闲情偶寄》,论述戏曲、饮食、园艺等。传奇有《奈何天》、《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等。
  • 21、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副榜举人。作有传奇约四十种,今存《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笠庵四种曲”,世称“一人永占”)以及《清忠谱》等十八种。还编订了《北词广正谱》。
  • 22、五代时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公元961年至975年在位,其间生活奢华,不理国事。宋兵破金陵,出降称臣,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工书画,精音律,尤擅词。词风疏朗,在题材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仅写“艳情”的藩篱。后人将其词及其父fe69(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 23、1.指三国吴李衡种橘树的宅园。
  • 24、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苏李的相关查询

苏李的意思解释、苏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