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í chánɡ  ]
  • ㄕˊ ㄔㄤˊ
  • WYV ENR

食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胃。亦指食量。

⒉  指胃口。

⒊  比喻对事物的欲望。

引证解释

⒈  指胃。亦指食量。

汉 王充 《论衡·祀义》:“人食肠满,则骨节与血脉因以盛矣。”

⒉  指胃口。

《西游记》第二十回:“那呆子真个食肠大:看他不抬头,一连就吃有十数碗。”
《西游记》第三十回:“我 猪弟 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

⒊  比喻对事物的欲望。

《绿野仙踪》第七五回:“苗秃 説:‘这事有前个处法,他的食肠大,比不得我,不是一头半百下得来的,你多与他二百,至少也得一百五六。’”

食肠(shi chang)同音词

  • 1、侍长[shì chánɡ ]

    1.金元时代奴仆对主人的称谓。 2.侍妾之长。

  • 2、使长[shǐ chánɡ ]

    1.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 2.金元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

  • 3、时常[shí chánɡ ]

    1.常常;经常。

  • 4、尸场[shī chǎnɡ ]

    1.人命案的现场。

  • 5、石肠[shí chánɡ ]

    1.犹言铁石心肠。

  • 6、失常[shī chánɡ ]

    不正常;失去正常的样子:行为失常|说话失常|精神失常。

  • 7、诗肠[shī chánɡ ]

    1.指诗思﹔诗情。

  • 8、诗场[shī chǎnɡ ]

    1.诗人集会吟诗﹑作诗的场所。

  • 9、市娼[shì chānɡ ]

    1.亦作"市倡"。 2.都市中的妓女。

  • 10、市场[shì chǎnɡ ]

    ①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亦作商品买卖的场所。反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关系。可按商品品种、地区、行业、发达程度等分类。随着商品交换和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现象。参见“市场经济”。 ②借指流行的范围、地位:这种观点在工薪阶层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食肠词语接龙

  • 1、1.肠的通称。 2.心地;心肠。
  • 2、1.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 3、1.形容极度悲痛。
  • 4、1.泛指腹部。 2.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 5、1.犹言心慌意乱。
  • 6、1.犹肠断。
  • 7、1.便秘。
  • 8、1.犹心肠。
  • 9、1.肠与胃。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
  • 10、线1.外科手术所用的缝线。旧用羊肠壁组织制成﹐故名。缝合后可被机体组织溶化吸收。
  • 11、1.犹情绪。
  • 12、由细菌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小肠或结肠黏膜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发热、失水等症状。
  • 13、1.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
  • 14、1.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
  • 15、1.亦作"肠癕"。 2.中医指阑尾炎。
  • 16、1.见"肠痈"。
  • 17、1.见"肠痈"。
  • 18、穿孔1. 许多肠道疾病的一个共同并发症,肠壁组织坏死、薄弱、破溃,肠内容外溢,可有剧烈腹痛、板状腹、腹膜炎、休克等表现。
  • 19、梗阻肠道发生梗阻现象或肠内容物(食物、液体、气体)正常运行发生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肠绞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严重者往往危及生命,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危重的疾病。
  • 20、结核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肠壁溃疡或增殖性病变。为全身结核病扩散的一部分,多继发于肺结核;原发性肠结核少见。常因开放性肺结核咽下之痰液,或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饮共食,忽视餐具隔离消毒,或食未消毒的牛奶等而引发。多见青年人。好发于回肠末端或回盲部。
  • 21、套叠指一段肠管套入其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造成的肠梗阻。多发生于婴幼儿(原发性),也可发生于成人(继发性)。因饮食失调、腹泻等使肠蠕动紊乱,肠管环状肌持续痉挛等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可排出暗红色黏冻状血便。有时腹部可摸到腊肠形肿块。若空气灌肠复位无效,须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 22、肥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 23、荒腹热1.见"肠慌腹热"。
  • 24、慌腹热形容焦急、慌乱。

食肠的相关查询

食肠的意思解释、食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