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ánɡ yōnɡ  ]
  • ㄔㄤˊ ㄩㄥ
  • ENR UEK

肠痈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肠癕”。

⒉  中医指阑尾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肠疸”。中医指阑尾炎。《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 李成 苦欬,昼夜不寐, 佗 以为肠癕,与散两钱服之。”

国语辞典

⒈  中医指肠腔脓肿。可分为大肠痈及小肠痈,前者指急性阑尾炎,多因湿热、气滞、血瘀等留驻肠中,气血郁阻而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局部性压痛和腹肌紧张等。

肠痈(chang yong)同音词

  • 1、倡踊[chànɡ yǒnɡ ]

    1.谓在祭奠中,哭踊在先。踊,顿足而哭。

  • 2、常庸[chánɡ yōnɡ ]

    1.平凡。

  • 3、常用[chánɡ yònɡ ]

    1.经常使用;日常应用。

  • 4、长墉[chánɡ yōnɡ ]

    1.绵延的城墙。

  • 5、长永[chánɡ yǒnɡ ]

    1.长久。

  • 6、长咏[chánɡ yǒnɡ ]

    1.见"长咏"。

  • 7、唱喁[chànɡ yónɡ ]

    1.应和声。

  • 8、肠臃[chánɡ yōnɡ ]

    1.见"肠痈"。

  • 9、肠癕[chánɡ yōnɡ ]

    1.见"肠痈"。

肠痈词语接龙

  • 1、1. 同时或接连不断地形成许多痈的一种状况。
  • 2、1.痈疽恶疮。
  • 3、1. 毒疮,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 4、1.犹痈肿。
  • 5、1.痈疽脓肿。
  • 6、筩酒1.犹瓮酒。
  • 7、筩瓦1.圆筒状的屋瓦。
  • 8、筩褹1.短袄。
  • 9、筩中1.古代布名。
  • 10、佣保1.雇工。
  • 11、佣笔1.犹佣书。
  • 12、佣趁1.指受雇佣的机会。
  • 13、佣佃1.佣人和佃农。
  • 14、壅水1.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 15、壅土1.堆积的泥土。 2.在植物根部培土。 3.指用农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引起。
  • 16、壅围1.遮蔽;障塞。
  • 17、壅养1.犹培养。
  • 18、壅噎1.堵塞。
  • 19、壅翳1.隐蔽;障隔。
  • 20、壅淤1.淤塞;不流通。
  • 21、壅御1.见"壅御"。
  • 22、壅涨1.因堵塞而引起的暴涨。
  • 23、壅滞1.阻隔;堵塞。 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3.积压。
  • 24、壅肿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肠痈的相关查询

肠痈的意思解释、肠痈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