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ié bǐ  ]
  • ㄒ一ㄝˊ ㄅ一ˇ
  • FE XX

协比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勾结;依附。

⒉  谓与人和睦、融洽。

⒊  调和,使和谐。

⒋  犹言比方,比拟。

引证解释

⒈  勾结;依附。

《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
《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南纪(李汉 )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

⒉  谓与人和睦、融洽。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
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协比’今《诗》作‘洽比’,义同。比,去声,协比,协和亲附也。”

⒊  调和,使和谐。

《史记·乐书论》:“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⒋  犹言比方,比拟。

协比(xie bi)同音词

  • 1、谐比[xié bǐ ]

    1.和谐亲近。 2.谓按韵排比。

  • 2、屃赑[xiè bì ]

    1.亦作"屃赑"。 2.强壮有力;坚固壮实。 3.蠵龟的别名。

  • 3、屃奰[xiè bì ]

    1.亦作"屃奰"。同"屃赑"。 2.强大有力貌。 3.蠵龟的别名。

  • 4、谢笔[xiè bǐ ]

    1.考中进士者给应试时所用的笔的制作者的酬金。由制笔工匠上门索取。

  • 5、谢躄[xiè bì ]

    1.向瘸腿的人谢罪。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歳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后用为礼贤下士的典实。

  • 6、邪嬖[xié bì ]

    1.受帝王宠爱狎昵的人。

  • 7、胁逼[xié bī ]

    1.犹胁迫。

  • 8、懈笔[xiè bǐ ]

    1.书法﹑绘画﹑诗文中的败笔。

协比词语接龙

  • 1、①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有~才能鉴别ㄧ这两块料子~起来,颜色是这块好,质地是那块好。 ②介词,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这项政策贯彻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一时期又有所提高。 ③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程度:这篇文章写得~好。
  • 2、1.邻近。 2.亲近。
  • 3、1.邻居。
  • 4、1.指核对检查(簿籍)。
  • 5、1.谓比照验证。
  • 6、1.犹匹偶。谓同道。
  • 7、1.与类似事例进行比照。 2.比拟。
  • 8、〈书〉近来。
  • 9、1.整理,按类排比。
  • 10、1.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
  • 11、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3:4=9:12。 ②比 ⑦: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 ③比重 ②: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
  • 12、①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他用胳膊一~,那棵树有两围粗。 ②比试 ②:他拿起镰刀~了~,就要动手割麦子。
  • 13、1.见"比并"。
  • 14、〈书〉①频频;屡屡。 ②到处;处处:~皆是(到处都是)。
  • 15、①〈书〉近邻;街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②位置接近;邻近:~星(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
  • 16、1.用于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笼子。
  • 17、1.同等兴盛。
  • 18、1.木名。即棕榈。
  • 19、比值。
  • 20、1.比并;匹敌。
  • 21、1.谓车并行。 2.钱币名。三国吴所铸。东晋初尚在流通,俗称"比轮"。
  • 22、1.邻近的村庄。
  • 23、1.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卯,期限。亦指应付官府的追比。
  • 24、水平不相上下,足以相比:乡镇企业的一些产品,已经可以跟大工厂的产品~。

协比的相关查询

协比的意思解释、协比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