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í fānɡ  ]
  • ㄕˊ ㄈㄤ
  • FG YY

十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ten directions;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

《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於十方,仁寿之功霑於万国。”
唐 韩偓 《僧影》诗:“智灯已灭餘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国语辞典

⒈  佛教用语。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泛指各处、各界。

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于十方;仁寿之功,沾于万国。」
《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十方(shi fang)同音词

  • 1、诗舫[shī fǎnɡ ]

    1.供人赋诗吟咏的游船。

  • 2、湿纺[shī fǎnɡ ]

    1. 化纤和人造纤维制造工程中,纺丝溶液由纺丝泵压入喷丝头,然后,以细流形式从喷丝头细孔中喷入凝固浴中,凝固成为纤维丝。

  • 3、时方[shí fānɡ ]

    1.指宋元以来通行的药方。对"古方"﹑"经方"而言。清陈念祖有《时方妙用》四卷﹑《时方歌括》二卷﹐即选用时俗通用的药方编辑而成。

  • 4、时芳[shí fānɡ ]

    1.指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 5、施放[shī fànɡ ]

    1.发射出;放出。

  • 6、石方[shí fānɡ ]

    1.各种土建工程中挖﹑填﹑堆砌和运输石头的计量单位,通常用立方米计算,故名。

  • 7、石坊[shí fānɡ ]

    1. 用石头建成的牌坊。

  • 8、石房[shí fánɡ ]

    1.犹石屋。

  • 9、石舫[shí fǎnɡ ]

    1. 园林中用石头建成的船形建筑物。如:颐和园内的著名石舫。

  • 10、师放[shī fànɡ ]

    1.仿效,效法。

十方词语接龙

  • 1、1.妨碍。
  • 2、1.指公文;文书。
  • 3、清代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曾因戴名世案下狱,后官至礼部侍郎。桐城派创始者,讲究义法,注重雅洁。《狱中杂记》等篇较有名。有《方苞集》。
  • 4、1.方形的银块。
  • 5、1.指记载医方的书。
  • 6、1.比较;匹比。
  • 7、1.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8、1.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 9、1.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 10、便①便利:大开~之门ㄧ北京市的交通很~ㄧ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②使便利;给予便利:~群众。 ③适宜:这儿说话不~。 ④婉辞,指有富裕的钱:手头儿不~。 ⑤婉辞,指大小便:车停一会儿,大家可以~~。
  • 11、1.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 12、1.始别﹐方才分别。 2.犹言各个地方。
  • 13、1.石龙刍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
  • 14、1.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 15、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踱~ㄧ迈~。
  • 16、1.犹州郡。
  • 17、①不久以前;刚才:~的情形,他都知道了。 ②副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等到天黑,他~回来。
  • 18、截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材。也叫方子。
  • 19、1.亦作"方才"。 2.刚才。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副词。跟"才"相似﹐但语气稍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
  • 20、1.即方色。
  • 21、1.方正的操守。
  • 22、1.方形的银块。
  • 23、1.简牍;典籍。
  • 24、①办法;策略:谋求对付的方策。 ②同“方册”。典籍。

十方的相关查询

十方的意思解释、十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