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ǎnɡ lì  ]
  • ㄓㄤˇ ㄌ一ˋ
  • TA GKR

长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皆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superior officer in county;

⒉  称地位较高的官员。

悦于长吏。——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superior officer;

引证解释

⒈  旧称地位较高的官员。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
《汉书·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长,大也;六百石位大夫。”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⒉  指州县长官的辅佐。

《汉书·百官公卿表》:“﹝县﹞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唐 王维 《送缙云苗太守》诗:“手疏谢明王,腰章为长吏。”
《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会稽 长吏闻新太守将到,大发人夫,修治道路。”

国语辞典

⒈  职官名。汉代官员享有六百石以上的爵禄称为「长吏」。亦用来指县吏。

《汉书·卷五·景帝纪》:「吏六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长吏(zhang li)同音词

  • 1、长立[zhǎnɡ lì ]

    1.长大自立。

  • 2、掌礼[zhǎnɡ lǐ ]

    1.主持礼仪。

  • 3、掌理[zhǎnɡ lǐ ]

    1.主管办理。

  • 4、章理[zhānɡ lǐ ]

    1.显明的道理。

  • 5、杖藜[zhànɡ lí ]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2.藜杖;拐杖。

  • 6、杖力[zhànɡ lì ]

    1.依靠武力。

  • 7、张理[zhānɡ lǐ ]

    1.张开(网罗)加以修治。 2.理睬。

  • 8、张力[zhānɡ lì ]

    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物体内部任一截面的两侧存在垂直于截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引的力。

  • 9、鄣疠[zhānɡ lì ]

    1.旧指南方山间能致人疾疫的毒气。鄣,通"瘴"。

  • 10、账理[zhànɡ lǐ ]

    1.记账的业务知识。

长吏词语接龙

  • 1、1.谓当差期满。
  • 2、1.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 3、1.为政的才能。 2.指有为政才能的人。
  • 4、1.为政的才干。
  • 5、1.官署名。东汉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 6、1.随从的士卒。
  • 7、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 8、1.元﹑明﹑清府县的吏员。
  • 9、1.公文。
  • 10、1.指吏胥的弊害。
  • 11、1.犹吏隐。
  • 12、1.官吏的员额。
  • 13、1.官府的法令。
  • 14、1.为政的方略。
  • 15、1.唐宋时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赏罚及差官文书等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职官志一》。
  • 16、1.官吏的俸禄。
  • 17、1.亦作"吏干"。 2.为政的才干。
  • 18、1.指祠官。古代掌管祭祀﹑祠庙的官员。
  • 19、1.官吏之家。
  • 20、1.官吏的节操。
  • 21、1.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职。
  • 22、1.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 23、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 24、1.指为政之道。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长吏的相关查询

长吏的意思解释、长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