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ū shě  ]
  • ㄑㄨ ㄕㄜˋ
  • FHQ WFK

趋舍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趋舍”。取舍。亦引申为好恶。

⒉  进退;动止。

⒊  指举止,行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趋捨”。取舍。亦引申为好恶。

《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陈奇猷 集释:“趋舍,即取舍。”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故虽位显名美,门齐年敌,而趋舍异规,业尚乖互者,未尝结焉。”
唐 骆宾王 《萤火赋》:“殆未明其趋舍,庸詎识其旨意,子尚不知鱼之为乐,吾又安知萤之所利。”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每与余言,自谓乐甚,非人所知。且其趋捨不同流,知奚用为?”
明 汤显祖 《复牛春宇中丞书》:“夫以贵乡二老趋舍不同,则南北之情益无足异矣。”

⒉  进退;动止。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济,谓之和羹。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臧否损益不同,中正以训,谓之和言。趋舍动静不同,雅度以平,谓之和行。”
明 方孝孺 《许士修墓铭》:“言必出乎正,动必由乎礼,趋舍取予,咸则乎古之君子,而无所苟。”

⒊  指举止,行为。见“趋舍”。

《淮南子·俶真训》:“夫趋舍行伪者,为精求於外也。”

国语辞典

⒈  进退。

《淮南子·齐俗》:「趋舍行义,亦人之所栖宿也。」
《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襃传》:「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

⒉  取舍。

《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

趋舍(qu she)同音词

  • 1、区舍[qū shě ]

    1.房屋。

  • 2、趣舍[qù shě ]

    1.亦作"趣舍"。 2.取舍。趣,通"取"。

  • 3、蛐蛇[qū shé ]

    1.方言。即蛐蟮。

  • 4、驱涉[qū shè ]

    1.驱赶牲畜跋涉。

  • 5、曲赦[qǔ shè ]

    1.犹特赦。

  • 6、取舍[qú shě ]

    1.亦作"取舍"。 2.择用与弃置;选择。

  • 7、取摄[qǔ shè ]

    1.吸收。

趋舍词语接龙

  • 1、1.发箭。
  • 2、1.见"舍"。
  • 3、1.即释菜。亦作"舍菜"。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释"。
  • 4、1.见"舍采"。
  • 5、1.犹窝藏。
  • 6、1.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 7、1.宿营;亦泛指临时住宿。语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 8、1.愿意付出,不吝惜。
  • 9、1.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释"。
  • 10、1.一种虫毒。
  • 11、1.舍弃渡人的船筏。谓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无用,不可再执着。语本《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后多以喻学习古人诗文要摆脱方法上的束缚﹐方能有所创造。
  • 12、1.发射﹐放射。
  • 13、1.住所;客舍。
  • 14、谦称自己家的客气话:请有空来舍间坐坐。
  • 15、1.旧时学校里指导学生生活﹑行为的人叫舍监。
  • 16、1.《后汉书.朱佑传》:"佑初学长安,帝往候之,佑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后因以"舍讲"为不礼敬客人的典故。
  • 17、1.解除封山泽的禁令。古十二荒政之一。
  • 18、1.犹免礼。
  • 19、1.对自己家眷的谦称。
  • 20、1.弃之使离去;离开。
  • 21、佛教称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其中一枚佛牙舍利很早就传入中国,现供奉于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内。
  • 22、1.沉着脸。
  • 23、1.死亡。 2.拼命。
  • 24、1.窝藏。

趋舍的相关查询

趋舍的意思解释、趋舍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