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ī ɡuō  ]
  • ㄐ一 ㄍㄨㄛ
  • IRY BTD

激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絮语,烦琐之言。

⒉  引申谓吵闹、烦扰。

⒊  谓狂风呼啸。

引证解释

⒈  谓絮语,烦琐之言。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引孙 当不起激聒, 刘员外 也怕淘气,私下周给些钱钞,叫 引孙 自寻个住处。”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陈公墓志铭》:“今日倘避激聒,不一深言,为失职。失职且负国,老臣不敢。”

⒉  引申谓吵闹、烦扰。

《醒世姻缘传》引起:“遇着个不贤之妇,今日要衣裳,明日要首饰,少柴没米,称酱打油,激聒得你眼花撩乱,意扰心烦。”

⒊  谓狂风呼啸。

清 褚人穫 《佛印见东坡》诗:“猛虎出林风激聒,老龙入洞雨汀泙。”

国语辞典

⒈  唠叨不休。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挑拨得丈母与引孙舅子,日逐吵闹。引孙当不起激聒,刘员外也怕淘气,私下周给些钱钞,叫引孙自寻个住处。」

激聒(ji guo)同音词

  • 1、积过[jī ɡuò ]

    1.指逐渐累积而成的过失。

  • 2、姬国[jī ɡuó ]

    1.姬姓之国。指周王朝。

  • 3、记过[jì ɡuò ]

    登记过失,作为一种处分:记了一次过。

  • 4、机郭[jī ɡuō ]

    1.弩上机牙的外壳。

  • 5、急聒[jí ɡuō ]

    1.吵嘴,争吵。

  • 6、饥国[jī ɡuó ]

    1.缺乏粮食的国家。 2.古国名。

  • 7、极果[jí ɡuǒ ]

    1.佛教语。谓无上的正觉﹑妙果。

  • 8、计过[jì ɡuò ]

    1.计算﹑检讨过失。 2.失策。

  • 9、纪过[jì ɡuò ]

    1.记录过失。纪,通"记"。

  • 10、济国[jì ɡuó ]

    1.利国。谓对国家作出有益的贡献。

激聒词语接龙

  • 1、1.聒噪。
  • 2、1.声音动地。
  • 3、(声音)嘈杂刺耳。
  • 4、1.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 2.象声词。 3.即聒聒儿。
  • 5、1.扰人的叫声。
  • 6、1.犹扰乱。亦指声音震耳。
  • 7、1.犹聒扰。
  • 8、1.犹淘气。
  • 9、1.犹打扰。多用为表示谢意的谦词。
  • 10、1.声音震天。
  • 11、1.犹聒帐。
  • 12、1.唠叨;啰嗦。
  • 13、〈方〉声音杂乱;吵闹。
  • 14、1.谓通宵宴饮﹐管弦齐作。
  • 15、1.虫名。纺织娘的别称。
  • 16、1.本谓叫得很响﹐后亦用以形容非常出色。
  • 17、焦焦1.犹言哇哇乱叫。形容吵嚷声。
  • 18、国手精通某种技能(如医道、棋艺等)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指入选国家队的选手。
  • 19、国书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或公使)时,由国家元首写给驻在一国元首的文书。大使(或公使)只有在向所驻国呈递国书以后,才能得到国际法所赋予的地位。
  • 20、国姝1.犹国色。指姿容极美的女子。
  • 21、国术指我国传统的武术。
  • 22、国税1.国家征收的租税。
  • 23、国祀1.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
  • 24、国嗣1.皇位继承人。

激聒的相关查询

激聒的意思解释、激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