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ǔ máo  ]
  • ㄩˇ ㄇㄠˊ
  • NNY ETGN
  • 名词

羽毛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鸟类的毛。

plume; feather;

⒉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honer;

引证解释

⒈  鸟兽的毛。

《墨子·非乐上》:“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瑯。”
李善 注:“言宫室以羽毛为饰。”
唐 罗隐 《绣》诗:“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宋 陆游 《黄鸦吟》:“羽毛不足辱弹射,滋味不足登俎豆。”
清 吴伟业 《题二禽图》诗:“欲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
徐迟 《火中的凤凰》:“他不知道,这并不是那火中的新生的凤凰。并不是,并不是!至多只是它的一根羽毛罢了。”

⒉  鸟兽的代称。

汉 祢衡 《鹦鹉赋》:“虽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唐 孟球 《和周墀》:“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羽毛毕朝,雄狡率服。”

⒊  羽旗。

《左传·襄公十四年》:“范宣子 假羽毛於 齐 而弗归, 齐 人始贰。”
杜预 注:“析羽为旌,王者游车之所建, 齐 私有之,因谓之羽毛。”
唐 李白 《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絳,猎火燃兮千山红。”

⒋  羽毛使鸟兽有文彩,因以喻人的声誉。

《后汉书·王符传》:“其贡士不復依其质干,準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妄生羽毛。”
《周书·晋荡公护传》:“所好加羽毛,所恶生疮痏。”
唐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厚为之礼,则生我羽毛;小不如意,则成是贝锦。”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三章:“葆真 爱惜羽毛,既见抨击,奉身引退。”

⒌  毛织品。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食妖宜絶矣,宜并杜絶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
清 程含章 《论洋害》:“诸番所产之货,皆非 中国 所必需。若大泥、羽毛、嗶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

国语辞典

⒈  鸟类身上的毛。具有飞翔、维持体温、保护身体等作用。

如:「羽毛被」。

⒉  飞禽的代称。

周·陈仲子《於陵子·畏人》:「仲尼亦有言,羽毛弗可与同群。」

⒊  比喻人的声望。

《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其贡士者,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名,妄生羽毛。」

如:「爱惜羽毛」。

⒋  羽旗。

《左传·襄公十四年》:「范宣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
唐·李白〈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

⒌  毛织物。

英语翻译

feather, plumage, plume

德语翻译

plume

法语翻译

Feder (S)​, Gefieder (S)​, Ritzel (S)​

羽毛(yu mao)同音词

  • 1、玉貌[yù mào ]

    1.对人容颜的敬称。 2.谓貌美如玉。 3.指青春年少。 4.指美女。

  • 2、愚瞀[yú mào ]

    1.愚钝暗昧。

  • 3、欝冒[yù mào ]

    1.中医病证名。表现为眩晕,甚至昏迷。

  • 4、郁茂[yù mào ]

    1.茂盛。

  • 5、郁冒[yù mào ]

    1.郁闷。 2.中医指头晕目眩或昏迷的症状。

  • 6、羽旄[yǔ máo ]

    ①古乐舞中的羽舞、旄舞。 ②古时以雉羽和旄牛尾装饰旗竿的军旗:羽旄照城阙。

  • 7、羽帽[yǔ mào ]

    1.两旁有翅的官帽。

  • 8、雨毛[yǔ máo ]

    1.细雨。

  • 9、誉髦[yù máo ]

    1.《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誉髦斯士﹐谓选拔英杰之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

羽毛词语接龙

  • 1、急躁;粗心:脾气毛躁|做事毛躁。
  • 2、1.指润泽禾苗的水分。
  • 3、1.对盗贼的蔑称。 2.旧时封建统治者亦用以称呼农民起义军。
  • 4、1.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 5、1.汉代《诗经》学者大﹑小毛公及郑玄的并称。
  • 6、1.指鸟类之毛羽。
  • 7、1.亦作"毛鸷"。 2.指猛禽捕食小鸟。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 8、1.见"毛挚"。
  • 9、1.货物连同包装材料或牲畜家禽连同皮毛在内的重量。与"净重"相对。
  • 10、1.生猪﹐活猪。
  • 11、1.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 12、1.竹的一种。生长于南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秆高大粗劲﹐坚韧富弹性﹐可制作家具﹑农具﹑渔具﹑纸张和用于建筑等。笋鲜美﹐可食用。
  • 13、1.书籍不切边的装订形式。参见"毛边书"。
  • 14、1.即毛锥子。 2.泛称笔。
  • 15、1.清末河北﹑山东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 2.方言。旧时指土匪。 3.方言。细碎的毛。
  • 16、1.指兽类。
  • 17、1.指兽类。
  • 18、1.泛指禽兽类动物。 2.作詈词。用于咒骂人和东西。 3.形容小动物。亦比喻幼童。
  • 19、1.古代蹋戏用具。也称丸毛﹐又称踘﹑鞠﹑球。
  • 20、1.有毛的尾巴。 2.犹毫毛。喻轻细﹐微小。
  • 21、1.一种以蒲草编成﹐深帮圆头﹐内有毡毛﹑芦花或鸡毛的保暖鞋。冬天穿以保温﹐宜于雪地行走。
  • 22、1.指长有细毛的兽类。 2.特指牲畜。 3.指马的毛色。 4.指马。 5.指禽鸟。
  • 23、1. 约计的利息。
  • 24、1.即披毛犀。古哺乳动物。大小和现代犀牛相似﹐全身披着长毛﹐生活于第四纪时的寒冷地带﹐已绝种。 2.即牦牛。

羽毛的相关查询

羽毛的意思解释、羽毛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