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ī wǔ  ]
  • ㄕ ㄨˇ
  • QTJH TGL

狮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也叫“狮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一般由两人蒙上布制的狮皮表演,有“文狮”、“武狮”之分,文狮以表现狮子的生活神态为主,武狮主要表现翻滚跌扑等技巧。

lion dance;

国语辞典

⒈  一种舞蹈。我国民俗舞的形式之一,用布作成狮子形,由二人或三人成一组,披于身上,随锣鼓声舞之。

狮舞(shi wu)同音词

  • 1、石屋[shí wū ]

    1.石头砌成的房子。多为僧人或隐士所居。

  • 2、食物[shí wù ]

    1.吃的和其他东西。 2.偏指吃的东西。 3.吃粮食等。

  • 3、什物[shí wù ]

    1.各种物品器具。多指日常生活用品。

  • 4、拾物[shí wù ]

    1. 拾到的别人遗失的东西。如:拾物招领处。

  • 5、豕误[shǐ wù ]

    1.犹豕亥。

  • 6、事务[shì wù ]

    ①事情:料事务,察民俗|办理机关事务|事务繁多。 ②琐碎繁杂的具体工作:事务主义者|整天陷在事务堆里不能自拔。 ③世事,社会情况:世间事务|不谙事务的孩子|他又住在这山旮旯子里,外间事务,一概不知。

  • 7、事物[shì wù ]

    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 8、时舞[shí wǔ ]

    1.大舞。

  • 9、时务[shí wù ]

    ①当前的形势或要事:识时务者为俊杰。 ②指一般的事:日常时务。

  • 10、时物[shí wù ]

    1.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 2.应时的作物。 3.应时的食物。 4.时节景物。

狮舞词语接龙

  • 1、1.古代一种杂技。用车轮等在手中抛弄。
  • 2、1.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间,河南献舞马,谢庄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 3、1. 指对跳舞或观赏舞蹈沉醉入迷的人。
  • 4、1.宋代舞曲的一种终结形式。
  • 5、1.古乐器。汉舞铙形制上圆下方﹑下作疏棂,内含铜丸,称为舌,舞动有声。参阅宋吕大临《博古图.汉舞铙图》。
  • 6、1.嘲弄;玩弄。 2.摆弄。 3.挥动。 4.舞文弄法。
  • 7、色粉画。法国德加作于1878年。描绘芭蕾舞女演员在舞台上的绝妙舞姿,表现画家对舞蹈动作的瞬间印象。画中丰富的色彩和奇异的光影效果赋予作品以纯印象派绘画的品质。
  • 8、1.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 9、1. 对舞蹈作的书面记录。
  • 10、用于舞蹈时伴舞的音乐。也包括根据舞蹈的节奏写成的、但并不用于伴舞的各类器乐曲和声乐曲。舞曲最鲜明的特点是节奏,不同的舞蹈具有各自独特的节奏型。较著名的舞曲类型有小步舞曲、圆舞曲、探戈舞曲等。
  • 11、1.舞者所执的团扇。
  • 12、1.舞蹈着的商羊。指下雨的预兆。
  • 13、1.谓古代儿童学文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
  • 14、1.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
  • 15、亦称“狮舞”。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一种活动。由两人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有文狮与武狮之分。文狮有骚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是民间节日主要的体育娱乐活动。
  • 16、1.耍弄手段。
  • 17、1.《书.舜典》:"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谓百兽随乐起舞。后用于歌颂君王圣明。
  • 18、剧场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古代露天剧场的舞台主台大都前伸于观众席之中,或低于观众席(如古希腊扇形剧场的舞台),或高于观众席(如中国的庙台),供观众从三面看戏。室内剧场的舞台通常正对观众席,有镜框舞台、伸出型舞台、中心舞台等。
  • 19、1.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
  • 20、1.戏台的别称。 2.跳舞用的大厅。为营业性娱乐场所。
  • 21、1.领舞者。与"舞末"相对。
  • 22、1.见"舞文弄法"。
  • 23、1.舞蹈时用以铺地的席子。
  • 24、1.即舞羽。

狮舞的相关查询

狮舞的意思解释、狮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