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ì fānɡ  ]
  • ㄓˋ ㄈㄤ
  • BHH YY

陟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巡狩。天子外出巡视。

⒉  犹升遐。谓帝王之死。

⒊  皇帝被俘虏的委婉语。

引证解释

⒈  犹巡狩。天子外出巡视。

《书·舜典》:“舜 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孔 传:“方,道也。 舜 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 苍梧 之野而葬焉。”
孔颖达 疏:“升道,谓乘道而行也,天子之行,必是巡其所守之国,故通以巡守为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乌闻 梁 岷 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歟?”
刘逵 注:“舜 陟方,谓南巡守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言 大舜 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 湘江。”

⒉  犹升遐。谓帝王之死。按, 徽宗 卒于公元1135年,时为 宋 绍兴 五年。

宋 岳珂 《愧郯录·祖宗徽称》:“徽祖 以 绍兴 五年有陟方之哀。”

⒊  皇帝被俘虏的委婉语。

宋 岳珂 《桯史·乾坤鉴法》:“靖康 陟方之祸,二宫每宝持之,且叹其先识。”

国语辞典

⒈  天子出巡。

《书经·舜典》:「五十载,陟方乃死。」
《文选·左思·吴都赋》:「梁岷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欤!」

陟方(zhi fang)同音词

  • 1、职方[zhí fānɡ ]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 2、軄方[zhí fānɡ ]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 3、汁方[zhī fānɡ ]

    1.见"汁防"。

  • 4、治方[zhì fānɡ ]

    1.治理国家的方略。

  • 5、汁防[zhī fánɡ ]

    1.汉代侯国名。在今四川省什邡县境。

  • 6、芝房[zhī fánɡ ]

    1.见"芝房歌"。 2.指成丛的灵芝。

  • 7、智防[zhì fánɡ ]

    1.谓善于料事而又明哲自保。

  • 8、支放[zhī fànɡ ]

    1.发放。

  • 9、知方[zhī fānɡ ]

    1.知礼法。语本《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刘宝楠正义引郑玄曰:"方,礼法也。" 2.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

  • 10、知房[zhī fánɡ ]

    1.同姓房族中的管事人。

陟方词语接龙

  • 1、1.妨碍。
  • 2、1.指公文;文书。
  • 3、清代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曾因戴名世案下狱,后官至礼部侍郎。桐城派创始者,讲究义法,注重雅洁。《狱中杂记》等篇较有名。有《方苞集》。
  • 4、1.方形的银块。
  • 5、1.指记载医方的书。
  • 6、1.比较;匹比。
  • 7、1.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8、1.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 9、1.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 10、便①便利:大开~之门ㄧ北京市的交通很~ㄧ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②使便利;给予便利:~群众。 ③适宜:这儿说话不~。 ④婉辞,指有富裕的钱:手头儿不~。 ⑤婉辞,指大小便:车停一会儿,大家可以~~。
  • 11、1.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 12、1.始别﹐方才分别。 2.犹言各个地方。
  • 13、1.石龙刍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
  • 14、1.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 15、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踱~ㄧ迈~。
  • 16、1.犹州郡。
  • 17、①不久以前;刚才:~的情形,他都知道了。 ②副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等到天黑,他~回来。
  • 18、截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材。也叫方子。
  • 19、1.亦作"方才"。 2.刚才。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副词。跟"才"相似﹐但语气稍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
  • 20、1.即方色。
  • 21、1.方正的操守。
  • 22、1.方形的银块。
  • 23、1.简牍;典籍。
  • 24、①办法;策略:谋求对付的方策。 ②同“方册”。典籍。

陟方的相关查询

陟方的意思解释、陟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