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ú màn bù zhī  ]
  • ㄅㄨˋ ㄇㄢˋ ㄅㄨˋ ㄓ
  • I AJL I SFC
  • 成语
  • ABAC式

不蔓不枝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原指莲茎直而无分枝蔓生,后用以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亦作:不蔓不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蔓不支”。

宋 周敦颐 《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鲁迅 《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做下去,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
欧阳予倩 《谈昆剧<十五贯>和<长生殿>的演出》:“现在台上演的把 熊友蕙 和 侯三姑 的一般情节删去,只留 熊友兰 与 苏戍娟 的一条线,干干净净八场戏,不蔓不支,我以为异常好。”

国语辞典

⒈  莲梗挺直,不旁生枝条。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作「不蔓不支」。

⒉  比喻文章简洁而流畅。

如:「这篇小说情节紧凑,内容不蔓不枝,显现作者功力深厚。」

成语解释

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bu man bu zhi)同音词

  • 1、不蔓不支[bú màn bù zhī ]

    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不蔓不枝词语接龙

  • 1、1.分解肢体。枝,通"肢"。 2.古代指分裂四肢的酷刑。
  • 2、1.犹寄居,栖身。
  • 3、1.支流。
  • 4、1.附着于枝。《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燕枝拘,言其着树如燕附枝也。"一说,木之曲枝,引申为屈曲。 2.喻拘困。
  • 5、1.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
  • 6、1.抵抗,抗拒。
  • 7、1.指汉代郡国的属郡。
  • 8、1.枝条。 2.比喻次要的事物。
  • 9、1.方言。形容精神﹑利落。
  • 10、1.支离,残缺。
  • 11、1.支流。流入干流或由干流分泻的河流。
  • 12、1.分支的道路。
  • 13、1.枝条和藤蔓。 2.比喻牵连,株连。 3.比喻冗词赘句。 4.喻繁冗,不简洁。
  • 14、1.树枝与树苗。比喻亲属与后代。
  • 15、1.树木枝条的梢头。
  • 16、1.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 17、1.谓宗室近亲。
  • 18、1.分支;流派。 2.派生;衍变。 3.指支族,后裔。
  • 19、1.《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后因以"枝栖"喻托身之地。
  • 20、1.宗族旁支。
  • 21、1.支流。
  • 22、1.支流。
  • 23、1.汉宫观名。
  • 24、1.某些兵器顶端呈杈枝形的锋刃。

不蔓不枝的相关查询

不蔓不枝的意思解释、不蔓不枝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