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shě  ]
  • ㄅ一ˋ ㄕㄜˋ
  • NK WFK

避舍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退避。

引证解释

⒈  犹退避。

《吕氏春秋·处方》:“昭釐侯 至,詰车令各避舍。”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王以姬言告 虞丘子,丘子 避席,不知所对,於是避舍,使人迎 孙叔敖 而进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絃索入曲》:“嘉 隆 间,度曲知音者,有 松江 何元朗,畜家僮习唱,一时优人俱避舍。”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鱼虾应避舍,让窟待龙眠。”

避舍(bi she)同音词

  • 1、逼射[bī shè ]

    1.指光线逼近而直接照射。 2.指视线直盯。

  • 2、逼摄[bī shè ]

    1.强迫夺取。

  • 3、笔舌[bǐ shé ]

    1.笔为书写工具﹐舌为言语器官﹐故常以"笔舌"泛指文章和言论。

  • 4、比舍[bǐ shě ]

    1.邻舍,邻居。 2.指所住屋舍相邻。 3.犹言家家户户。

  • 5、敝舌[bì shé ]

    1.舌头焦烂。引申为费尽口舌。

避舍词语接龙

  • 1、1.发箭。
  • 2、1.见"舍"。
  • 3、1.即释菜。亦作"舍菜"。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释"。
  • 4、1.见"舍采"。
  • 5、1.犹窝藏。
  • 6、1.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 7、1.宿营;亦泛指临时住宿。语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 8、1.愿意付出,不吝惜。
  • 9、1.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释"。
  • 10、1.一种虫毒。
  • 11、1.舍弃渡人的船筏。谓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无用,不可再执着。语本《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后多以喻学习古人诗文要摆脱方法上的束缚﹐方能有所创造。
  • 12、1.发射﹐放射。
  • 13、1.住所;客舍。
  • 14、谦称自己家的客气话:请有空来舍间坐坐。
  • 15、1.旧时学校里指导学生生活﹑行为的人叫舍监。
  • 16、1.《后汉书.朱佑传》:"佑初学长安,帝往候之,佑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后因以"舍讲"为不礼敬客人的典故。
  • 17、1.解除封山泽的禁令。古十二荒政之一。
  • 18、1.犹免礼。
  • 19、1.对自己家眷的谦称。
  • 20、1.弃之使离去;离开。
  • 21、佛教称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其中一枚佛牙舍利很早就传入中国,现供奉于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内。
  • 22、1.沉着脸。
  • 23、1.死亡。 2.拼命。
  • 24、1.窝藏。

避舍的相关查询

避舍的意思解释、避舍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