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ǔ lǐ  ]
  • ㄕㄨˇ ㄌ一ˇ
  • LFTJ GJ
  • 动词

署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凡官员出缺或离任,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职务。

成祖即位,命署理礼部事。——《明史·宋礼传》

administer in an acting capacity; act as deputy; handle by proxy;

引证解释

⒈  本任官出缺,由别人暂时代理或兼摄。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越二年,署理 五河 县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八回:“上头一面委人来署理,一面委员来守堤。”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这时候 赵尔巽 已经调京……在这过渡期间是藩台 王人文 在署理。”

国语辞典

⒈  凡官职出缺或离任,以其他官员暂行代理其职务,称为「署理」。也作「署事」、「署任」。

代理

署理(shu li)同音词

  • 1、竖立[shù lì ]

    1.树立;建树。 2.亦作"竖立"。使物体与地面垂直。

  • 2、竖笠[shù lì ]

    1.吴地俗讳,以伞为竖笠。

  • 3、束理[shù lǐ ]

    1.犹治理,整理。

  • 4、束立[shù lì ]

    1.谓紧靠站立。

  • 5、黍离[shǔ lí ]

    1.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 6、黍醴[shǔ lǐ ]

    1.以黍米酿制的酒。

  • 7、暑吏[shǔ lì ]

    1.喻酷热大暑。吏,指酷吏。

  • 8、姝丽[shū lì ]

    1.美丽。 2.美女。

  • 9、疏理[shū lǐ ]

    1.亦作"疏理"。亦作"踈理"。 2.纹理粗糙。 3.指皮肤粗。 4.修整。 5.分别处理。 6.文章的思路脉络不严密紧凑。

  • 10、疏利[shū lì ]

    1.亦作"疎利"。 2.疏泄。

署理词语接龙

  • 1、管理财物或财务:当家~ㄧ~之道。
  • 2、理 ⑥:不加~ㄧ大家都不~他。
  • 3、1.犹扶杖,拄杖。
  • 4、1.犹审理。
  • 5、1.治理财产。
  • 6、1.善于办事的好名声。
  • 7、1.处理。
  • 8、1.治世。
  • 9、应当;理所当然:~如此。
  • 10、1.道理;理法。 2.理政之道。 3.指文章的义理。
  • 11、1.谓政治安定。
  • 12、1.督促办理。 2.订正;整理。
  • 13、1.犹督办,催办。
  • 14、1.宋朝皇帝理宗﹑度宗的并称。
  • 15、理亏。
  • 16、1.审理判决。
  • 17、1.公堂对质。
  • 18、1.惩治恶人。
  • 19、剪短并修整头发:~员ㄧ我去理个发。
  • 20、1.义理和章法。 2.礼法;伦理规范。 3.规律;法则。
  • 21、照理应该;理当:您年纪这么大,我们~照顾您。
  • 22、1.谓治事干练。
  • 23、1.理科和工科的并称。
  • 24、1.治理之功绩。

署理的相关查询

署理的意思解释、署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