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ú zhǒnɡ  ]
  • ㄈㄨˊ ㄓㄨㄥˇ
  • IEB EKH
  • 动词

浮肿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积聚所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

dropsy; edema;

引证解释

⒈  虚肿,水肿。

《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朕素有心下结气,从閒以来,加以浮肿,逆害饮食,寖以沉困。”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还有个病妇在外,规模态度生得极好,只是面上浮肿,身子有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到四十岁的模样,身体已经发胖,脸上仿佛有些浮肿。”

国语辞典

⒈  虚肿、水肿。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成老爹道:『我说我这脸是浮肿著的。』众人一齐笑了。」

浮肿(fu zhong)同音词

  • 1、胕肿[fǔ zhǒnɡ ]

    1.浮肿。

  • 2、浮钟[fú zhōnɡ ]

    1.谓斟酒满杯。

  • 3、复种[fù zhǒnɡ ]

    在同一块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

  • 4、复重[fù zhònɡ ]

    1.重复。

  • 5、凫钟[fú zhōnɡ ]

    1.《周礼.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因以"凫钟"称作为乐器的铜钟。

  • 6、富中[fù zhōnɡ ]

    1.指肥沃的田地。

  • 7、富众[fù zhònɡ ]

    1.富庶众多。

  • 8、富重[fù zhònɡ ]

    1.谓钱财多而权势大。

  • 9、蛗螽[fù zhōnɡ ]

    1.蝗类的总名。一说,蝗子。

  • 10、伏中[fú zhōnɡ ]

    1.指三伏期间。

浮肿词语接龙

  • 1、1.病名。即水肿。通称浮肿。
  • 2、1.各种毒疮的通称。
  • 3、1. 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胀;皮肤肿瘤。
  • 4、1.虚肿。
  • 5、人体组织细胞的一种病理性增生。可来源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往往形成一个肿块。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的细胞分化成熟,生长慢,不转移;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不成熟,生长快,常蔓延或转移到附近及远处组织。按其起源或组成细胞的不同可分为腺瘤、脂肪瘤、纤维瘤、癌瘤和肉瘤等。
  • 6、1.指炎症的一般症状。
  • 7、1.犹言赘瘤。喻多馀无用之物。
  • 8、1.(马的)膝部粗大。谓马之不善扬蹄奔驰者。
  • 9、1.病名。腹泻及手足浮肿。
  • 10、1.痈;毒疮。
  • 11、1.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郁血充血而体积增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肿胀总括》谓肿胀有脉胀﹐有肤胀。亦用以形容身体虚胖。
  • 12、緟复1.重复。
  • 13、緟貤1.重叠。
  • 14、蝩虫1.蝗虫。
  • 15、穜稑1.指先种后熟的谷类和后种先熟的谷类。
  • 16、中脘1.谓胃的中部。 2.穴位名。属任脉经,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央。腑病多治此穴。
  • 17、中网1.谓网捕未完。
  • 18、中微1.中道衰微。
  • 19、中帏1.同"中帷"。
  • 20、中闱1.后妃所居的内宫。 2.借指皇后。 3.泛指宫廷。 4.灵堂门内。
  • 21、中帷1.屋中的帷幔。 2.指正妻。
  • 22、中卫1.宫廷的禁卫部队。 2.足球﹑手球等球类比赛的后卫之一,位置在中间,故名。
  • 23、中位1.中央的位置。
  • 24、中尉1.官名。战国时赵置,负责选任官吏。秦汉时为武职,掌管京师治安。汉武帝时更名执金吾,汉诸王国皆置中尉。唐后期为宦官领禁兵的专职。 2.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尉﹑高于少尉的下级军官。

浮肿的相关查询

浮肿的意思解释、浮肿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