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í shēnɡ  ]
  • ㄑ一ˊ ㄕㄥ
  • SDW FNR

棋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弈棋中落子发出的声音。唐司空图遗句:“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⒉  棋艺卓越的名声。

引证解释

⒈  弈棋中落子发出的声音。

宋 方岳 《深雪偶谈》:“观中人皆闔户昼睡,独闻棋声。”

⒉  棋艺卓越的名声。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却是棋声传播,慕他才色的咽乾了涎唾,只是不能胜他,也没人敢启齿求配。”

棋声(qi sheng)同音词

  • 1、颀省[qí shěnɡ ]

    1.身躯上长而下短。

  • 2、棋圣[qí shènɡ ]

    1.尊称棋技卓绝无比的棋手。 2.今亦特指围棋手的最高荣誉称号之一,源于日本。

  • 3、欺生[qī shēnɡ ]

    1.欺负新来者。 2.驴马等对不常使用它的人不驯服。

  • 4、七声[qī shēnɡ ]

    1.指五音及二变。古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声。后世乐工多用简号,即合(近世作和)﹑四﹑乙﹑上﹑尺﹑工﹑凡。

  • 5、七圣[qí shènɡ ]

    1.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七人。 2.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 3.指唐代的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七位君主。 4.道家指高圣玉帝君等七位上仙。 5.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 6、齐声[qí shēnɡ ]

    1.犹齐誉。 2.异口同声。

  • 7、齐圣[qí shènɡ ]

    1.聪明睿智;聪明圣哲。齐,通"齌"。

  • 8、妻甥[qī shēnɡ ]

    1.妻姐妹之子。亦称姨甥。

  • 9、弃生[qì shēnɡ ]

    1.抛弃生命。指自尽。

  • 10、气盛[qì shènɡ ]

    1.气势盛大。 2.犹血气方刚。

棋声词语接龙

  • 1、1.嗓音。
  • 2、①说话时的声音语气和表情气色:不动声色|声色俱厉。 ②歌舞美女:不近声色|去声色,禁嗜欲。
  • 3、1.指奢华的风尚。
  • 4、1.乐歌。
  • 5、飞机作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强压力波,传到地面后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与飞行的速度、高度和航线,气象条件,接近地面的湍流等因素有关。声爆出现时间短暂,对地面的影响在户外一般不大,对室内压强变化虽小,但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共鸣,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颇大。在城市上空,低于10千米高度常禁止作超声速飞行。
  • 6、1.音调相谐。
  • 7、公开辩白解释:再三声辩|没人听你声辩。
  • 8、1.宣布出兵。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 9、1.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南朝梁沈约等﹐至唐乃有此称。唐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 10、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是传递声能的形式。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也有横波。按振动频率高低,有超声波、可听声波和次声波。
  • 11、音乐术语。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等。
  • 12、1.犹舆论。
  • 13、1.指文章的风采。 2.犹声誉。
  • 14、1.谓声音不正常。
  • 15、1.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 16、1.佛教语。六尘之一。 2.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等活动。 3.指名声。
  • 17、1.名声;声誉。 2.声言;公开表示。
  • 18、1.《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以"声臭"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宋储泳《祛疑说.鬼神之理》:"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一说,声,通"馨"。声臭,为馨臭。
  • 19、1.指传闻之事。
  • 20、由专设的电话提供的各类信息咨询业务:~台|求职者可拨打~电话查询有关事宜。
  • 21、1.声场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上的实际压力与该点上平均压力的差值。
  • 22、1.声称﹐扬言;声张。
  • 23、1.亦作"声焰"。 2.声威气焰。
  • 24、1.声张宣扬。

棋声的相关查询

棋声的意思解释、棋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