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ù tiě  ]
  • ㄩˋ ㄊ一ㄝˇ
  • IWW QTG

浴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披挂铁甲。亦指披甲的骑兵和战马。

引证解释

⒈  披挂铁甲。亦指披甲的骑兵和战马。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浴铁蔽於山原,摐金骇於楼堞。”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前军则浴铁争登,后距则跳刀鼓勇。”
《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丙午, 侯景 请上幸 西州 …… 景 浴铁数千,翼卫左右。”
胡三省 注:“浴铁者,言铁甲坚滑,若以水浴之也。”
清 曹寅 《题明妃图》诗:“君不见輜軿万两嫁 乌孙,浴铁千羣迎主妇。”

国语辞典

⒈  战马身被铁甲,若浴于铁中,故以「浴铁」为战马的代称。

南朝梁·江淹〈尚书符〉:「渔阳黑骑,浴铁为云。」

浴铁(yu tie)同音词

  • 1、玉帖[yù tiē ]

    1.见"玉帖镫"。

  • 2、嵎铁[yú tiě ]

    1.见"嵎峓"。

  • 3、熨贴[yù tiē ]

    ①(yù-)舒服;舒适:几句话,说得老太太既开心,又熨贴。 ②(yù-)贴切;妥贴:这句成语用在这里极熨贴。 ③(wèi-)用药物涂敷:毒病之处,以药物熨贴也。

  • 4、熨帖[yù tiē ]

    1.亦作"熨贴"。亦作"熨贴"。 2.把衣物烫平。 3.平坦;平静。 4.紧贴。 5.按压;按揉。 6.舒服;舒适。 7.慰藉;体贴。 8.贴切;妥帖。 9.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 5、郁铁[yù tiě ]

    1.见"郁夷"。

  • 6、谕帖[yù tiē ]

    1.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长辈对晩辈的手示或训词。

浴铁词语接龙

  • 1、1.勇敢善战的军队。 2.指北伐战争中叶挺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因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故称。
  • 2、1.对铁手杖的昵称。
  • 3、1.旧时占卜命相者的自夸之词。谓其预测无不应验。 2.形容强硬的言词。
  • 4、1.亦作"铁矿"。 2.产铁的矿山。 3.指含有铁元素的矿石。
  • 5、1.铁制的爬土用具。
  • 6、1.钉耙。用于翻土﹑碎土及平整地面的农具。由耙齿和柄构成。
  • 7、1.一种响器。古时僧人凌晨敲击﹐用以报晓。 2.犹铁榜。
  • 8、1.旧式火炮的一种。
  • 9、1.铁的外层。 2.薄铁片。一般指铅铁或马口铁。
  • 10、1.磁铁矿石中成片状的天然铁。 2.乐器名。即铁绰板。一种月牙形的铁片。 3.片状的铁制品。通称铁皮。
  • 11、身披铠甲的骑兵:铁骑成群|无辜百姓遭敌军铁骑蹂躏。
  • 12、1.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为汉高祖所创。铁制的契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从中剖开﹐朝廷和受赐者各保存一半。唐以后不用丹书﹐而是嵌金﹐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
  • 13、1.钢铁铸成的长棍﹐一端有刃。矿山打孔工具之一。
  • 14、1.一种细铁棍。头呈尖形﹐用以检查货物。
  • 15、1.古代用铁铸成的钱币。始于汉代公孙述。南朝梁武帝时又铸铁五铢。五代﹑宋和清代亦铸造过铁钱。铁钱的铸造﹐标志货币贬值。
  • 16、1.采石工具。铁制﹐圆锥形﹐或斧形﹐无柄。堑﹐用同"錾"。
  • 17、1.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2.由宽铲斗或中间略凹的铲身装上平柄组成的手用工具,用手挖或抛掷物料(如土、煤、谷物)。
  • 18、1.用钢铁等建造的桥﹐多为通火车之用。 2.指广东省增城县东罗浮山中的石梁﹐望之如桥﹐因称。 3.地名。在云南省中甸县境。唐置铁桥﹐跨金沙江﹐以通吐蕃。吐蕃于此置铁桥城﹐为吐蕃十六城之一。
  • 19、1.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也表示脸色发青。
  • 20、1.古代值夜报时的一种器具。也称云板。
  • 21、1.比喻强大的打击力量。
  • 22、古代一种铁制的契据,帝王颁予有功之臣,功臣或子孙犯罪,可以铁券抵减: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 23、1.铜铸的人像。 2.形容坚毅勇武的人。 3.特指大庆油田工人的英雄代表王进喜(1923-1970)。甘肃玉门人。1938年在玉门油矿当徒工。建国后任钻井队队长。1960年春﹐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工作奋勇顽强﹐被群众誉为"铁人"。 4.泛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劳动模范。
  • 24、1.泛指金属制成的兵器。

浴铁的相关查询

浴铁的意思解释、浴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