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ò yǔ  ]
  • ㄇㄛˋ ㄩˇ
  • LFOD YGK

默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沉默或言说。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⒉  比喻隐显。

引证解释

⒈  沉默或言说。

语出《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后汉书·仲长统传》:“统 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行藏可共,默语亦同。”

⒉  比喻隐显。

《宋书·隐逸传·戴颙》:“勃 疾患,医药不给, 顒 谓 勃 曰:‘ 顒 随兄得间,非有心於默语,兄今疾篤,无可营疗, 顒 当干禄以自济耳。’”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默语(mo yu)同音词

  • 1、默寓[mò yù ]

    1.暗中寄托。

  • 2、默喻[mò yù ]

    1.暗中晓喻。 2.谓暗中知晓。

  • 3、磨鋊[mó yù ]

    1.磨光。

  • 4、魔芋[mó yù ]

    又称“”。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块茎扁球形。先开花,后长叶。产于中国和越南。块茎富含淀粉,经石灰水漂煮后可食用或酿酒,或作工业上的糊料;也可入药,能攻毒消肿。

  • 5、沫雨[mò yǔ ]

    1.谓骤雨成潦,上浮泡沫。

  • 6、墨鱼[mò yú ]

    1.乌贼的俗称。

  • 7、墨玉[mò yù ]

    1.黑色玉石。

默语词语接龙

  • 1、1.言谈议论。
  • 2、1.指口头或书面语言所包含的意义。
  • 3、1.说话的口音。 2.读书或说话的声音。
  • 4、1.笑语。 2.鸣叫。 3.句句。
  • 5、1.指太平天国后期特爵诸王嗣君以外各子所出的文告。
  • 6、1.语词的声音和意义的起源。
  • 7、1. 常言道。如: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吾幼以及人之幼”。——清·林觉民《与妻书》。
  • 8、1.语言学上指比语族小的语言系属。详"语系"。
  • 9、1.语言的情致。
  • 10、1.语言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
  • 11、1.即助词。语言中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
  • 12、1.语音转变。
  • 13、1.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系小比语支大的语言系属。如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度﹑伊朗﹑斯拉夫﹑日耳曼﹑罗马等语族。
  • 14、1.语病。
  • 15、1.话别。
  • 16、1.谈论冰。寓见识为时地所限意。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17、1.话柄﹐谈笑资料。
  • 18、1.措辞的失当。
  • 19、1.谓谈说平常的事物。
  • 20、1.预言。
  • 21、①语言中的词、词组等成分。 ②文言虚字:字之为语词者,则无义可言。
  • 22、1.诉讼之辞。 2.文言虚字。
  • 23、1.交谈之间。 2.说话的层次。
  • 24、1.即语法。 2.典故之一类。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参见"事典"。

默语的相关查询

默语的意思解释、默语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