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ī wěi  ]
  • ㄑ一 ㄨㄟˇ
  • AG XFNH

七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⒉  指《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纬书。

引证解释

⒈  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如彼七纬,累璧重珠。”
北齐 刘昼 《新论·思顺》:“七纬顺度,以光天象。”

⒉  指《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纬书。

《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
清 罗惇曧 《文学源流》:“本朝 侯官 赵在翰 所辑《七纬》有传本,不易购。”

国语辞典

⒈  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如彼七纬,累璧重珠。」或称为 「七政」。

⒉  七种纬书,包括《易纬》、《书纬》、《诗纬》、《乐纬》、《礼纬》、《春秋纬》及《孝经纬》。

《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樊英传》:「又善风角、星筭,河洛七纬,推步灾异。」

七纬(qi wei)同音词

  • 1、敧危[qī wēi ]

    1.倾斜高耸。

  • 2、颀伟[qí wěi ]

    1.长大魁伟。

  • 3、崎危[qí wēi ]

    1.险峻貌。

  • 4、崎峗[qí wěi ]

    1.险峻貌。 2.指险峻的山。

  • 5、淇卫[qí wèi ]

    1.箭竹名。

  • 6、琦玮[qí wěi ]

    1.美玉。 2.浮华;华丽。 3.奇特;珍奇。

  • 7、欺伪[qī wěi ]

    1.欺骗虚伪。

  • 8、旗尾[qí wěi ]

    1.旗帜的尾端。

  • 9、旗尉[qí wèi ]

    1.亦作"旗尉"。 2.旗军的尉官。

  • 10、綦卫[qí wèi ]

    1.古代綦地出产的利箭。

七纬词语接龙

  • 1、1.纺车。
  • 2、1.纬书和图谶的合称,也称谶纬。谶书诡为隐语,预言吉凶,荒诞尤过于纬。
  • 3、地理纬度一般采用天文纬度,即该地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量度,各由0°~90°。在赤道以北的称为“北纬”,以南的称为“南纬”。
  • 4、1.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亦为纬书的通称。 2.谶纬之学。多指天象符瑞﹑占验灾异之术。
  • 5、1.乖戾,相异不合。
  • 6、1.犹经纬。纵横交错。
  • 7、1.犹纬说。
  • 8、1.清代的一种凉帽。无帽檐,以竹丝或藤作胎,面料用纱。清代作为礼帽的红缨帽,在夏秋季即以纬帽为之。
  • 9、机织用纱(线)的一种。机织布中与布边垂直、横向排列的纱线。它不要求过高的强度,因而纱线加拈程度可适当降低,以保证纱质柔软。
  • 10、1.犹经世。治理天下。
  • 11、1.汉代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相对于经书,故称。《易》﹑《书》﹑《诗》﹑《礼》﹑《乐》﹑《春秋》及《孝经》均有纬书,称"七纬"。纬书内容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但对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以及神话传说之类,均有所记录和保存。纬书兴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南朝宋时开始禁止,及隋禁之愈切。炀帝即位,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其书遂散亡。纬书虽亡失殆尽,但散见于诸经注疏及为其他书籍所征引者不少,后代学者曾加以搜辑。明孙瑴辑有《古微书》,清马国翰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其所辑纬书
  • 12、1.纬书之学。
  • 13、1.纬书的学说。
  • 14、1.谓匡正世风。
  • 15、1.纬书图谶之类的统称。
  • 16、1.古代都城内的东西大道。语本《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郑玄注:"国中,城内也。经﹑纬谓涂也。"贾公彦疏:"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
  • 17、线地球表面上与赤道平行的圆。
  • 18、1.星象。
  • 19、1.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郭庆藩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 20、1.行星的总称。与"经星(恒星)"相对。参见"经星"。
  • 21、地经天1.谓治理国家。
  • 22、武经文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 23、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 24、撝诃1.见"撝呵"。

七纬的相关查询

七纬的意思解释、七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