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ínɡ zǎo  ]
  • ㄆ一ㄥˊ ㄗㄠˇ
  • AGUF AIK

苹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⒉  泛指祭品。

⒊  用作祭祀的代称。

⒋  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

引证解释

⒈  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 季兰 尸之,敬也。”
《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汉 郑玄 笺:“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用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⒉  泛指祭品。

唐 韩愈 《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明 李东阳 《送衍圣公闻韶袭封还阙里》诗:“鲁 郡山川归旧国, 孔 林苹藻荐新盘。”

⒊  用作祭祀的代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王氏 ﹞自服勤苹藻,祗奉宗祧。”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苹藻必亲,无违妇职。”

⒋  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

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 王氏 ﹞嗣育兰蓀,孝全苹藻。”
《镜花缘》第四二回:“女子而嫻文艺,亦增苹藻之光。”

苹藻(ping zao)同音词

  • 1、萍藻[pínɡ zǎo ]

    1.即浮萍。

  • 2、平早[pínɡ zǎo ]

    1.犹平明。

苹藻词语接龙

  • 1、1.见"藻鉴"。
  • 2、1.文饰,掩饰。 2.彩色玉垫。
  • 3、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木结构顶棚。多建造在宫殿宝座或寺庙佛坛上方。自天花平顶向上凹进,似穹隆状。图形有方形、圆形、八角形,或将这几种图形叠加成更复杂的空间构图,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
  • 4、1.同"藻鉴"。
  • 5、1.装饰华美的门户。
  • 6、1.清丽鲜明。
  • 7、1.整饰与磨炼。指人砥砺名节。
  • 8、1.华丽;艳丽。 2.指华丽的文词。
  • 9、1.修养磨练。
  • 10、1.亦作"藻繂"。 2.古代便于附着圭﹑璋等玉器的装饰用的垫子。用皮革制成,上面画杂彩花。《左传.桓公二年》:"藻率鞞鞛。"杜预注:"藻率,以韦为之,所以藉玉也。王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二采。"汉张衡《东京赋》:"火龙黼黻,藻繂鞶厉。"一说,"藻率"为二物。
  • 11、1.见"藻率"。
  • 12、1.措词精密。
  • 13、1.藻与苹。亦以指祭品。
  • 14、1.谓辞藻出众。
  • 15、1.欢欣鼓舞。
  • 16、1. 盘状或球状块体,直径20厘米,由碳酸盐组成,可能是藻类沉积的结果。
  • 17、1.文采,辞采。
  • 18、1.美丽的羽毛。 2.华丽的文辞;文章。
  • 19、水华。
  • 20、1.亦作"藻缋"。 2.彩色的绣纹;错杂华丽的色彩。 3.文辞;文采。 4.修饰;作美丽的描绘。
  • 21、1.见"藻绘"。
  • 22、1.古代官员衣服上所绣作为等差标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图纹。 2.借指官服。
  • 23、1.传说中的水木之精。
  • 24、1.繁密的色彩。 2.引申为修饰文辞。

苹藻的相关查询

苹藻的意思解释、苹藻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