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ān yā  ]
  • ㄐ一ㄢ 一ㄚ
  • JTYL RL

监押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拘押;扣留。

jail;

引证解释

⒈  监督押送。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浙 右小校 薛阳陶 监押度支运米入城。”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四折:“一灵儿监押见 阎君,闪的我虚飘飘有家难奔。”
《水浒传》第三六回:“当下两个公人领了公文,监押 宋江 到州衙前。”

⒉  监守拘押。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二折:“更做你是 开封府 同知,却不取招平人无罪,却便硬监押、莽迭配。”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张千、李万 一条铁链锁着,四名民壮,轮番监押。”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交治本之法》:“听讼之法宜改。旧法无论有罪无罪,匍匐公庭,监押也、敲扑也、勒索也,均可任意为之。”

⒊  指负责监押的官吏或差役。

元 孔学诗 《东窗事犯》第四折:“参可可皮肉开,血力力骨肉分,痛杀杀怎捱那三推六问,监押都是恶鬼狞神。”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故 宋 时立法,凡大臣安置远州,定有箇监押官,名为护送,实则看守,如押送犯人相似。”

⒋  五代、宋 掌诸州兵马的武官。

宋 欧阳修 《再论王伦事宜札子》:“外处知州,本号郡将都监、监押,只管在城巡检,若贼入城,不能擒捕,则设之何用?”
《宋史·曲珍传》:“为 绥德城 监押,提孤军拒寇,斩其大酋,加閤门祇侯。”

国语辞典

⒈  监督押送。

《水浒传·第八回》:「左右领了钧旨,监押林冲,投开封府来。」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宫人内侍,并皆步走。」

⒉  负责监督押送的官吏。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四折》:「痛杀杀怎挨那三推六问,监押都是恶鬼狞神。」

监押(jian ya)同音词

  • 1、减压[jiǎn yā ]

    1. 工人从潜水钟的受压状态回到外界空气经密封舱时或飞行员升入高空时所受周围气压的降低。

  • 2、奸牙[jiān yá ]

    1.亦作"奸牙"。 2.奸诈的买卖撮合人。

  • 3、检押[jiǎn yā ]

    1.见"检柙"。

  • 4、捡押[jiǎn yā ]

    1.规矩;法度。 2.约束﹐监管。

  • 5、简雅[jiǎn yǎ ]

    1.简洁雅致。

  • 6、籛芽[jiǎn yá ]

    1.茶名。

  • 7、建牙[jiàn yá ]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 2.引申指武臣出镇。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监押词语接龙

  • 1、1.吏卒头目。 2.书籍的题签。 3.抵押品。
  • 2、1.见"押缝"。
  • 3、1.亦称"押衙"。 2.唐宋官名。管领仪仗侍卫。牙,后讹变为"衙"。 3.金代亦为天子仪仗侍卫头目。
  • 4、1.见"押牙"。 2.指古押衙。唐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肯舍生救人,成人之美。见唐薛调《无双传》。后来多用作"侠义之士"的代称。 3.宋元时对吏目的尊称。
  • 5、1.亦作"狎燕"。亦作"押燕"。 2.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 6、1.见"押宴"。
  • 7、1.犹言率领。
  • 8、1.狱卒。
  • 9、1.旧时房客租赁房屋,要先付两个月的租金﹑付的第一个月的租金叫"进房",付第二个月的租金叫"押月"。
  • 10、1.监督运送。
  • 11、也作“压韵”。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诗歌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和声调美。旧时押韵,要求韵部相同或相通,也有少数变格。现代新诗押韵,不受古代韵书限制。
  • 12、1.借钱时用某种物品做抵押。
  • 13、1. 借钱时用某种物品作抵押。如:叫他把细软留下作押账为当头。——《七侠五义》。
  • 14、1.押上赌注。
  • 15、1.层层相压叠的砖墙。
  • 16、1.犹今言签字。
  • 17、1.旧时租用土地﹑房屋或其他财物所付的保证金。在退租时应归还租用者。
  • 18、1.旧时押解犯人或押送赋税的差役。
  • 19、1. 为防止物品丢失或出现其他差错而随车看管、照料。也作“压车”。
  • 20、1.冲撞。
  • 21、1.牢狱中刑械之一。俗称编床。
  • 22、1.旧时华中一带称农民佃田时预付给地主的押金。江南一带叫押板。
  • 23、1.以衣物等向当铺抵押借钱。亦指收受抵押物取利的典当行业。
  • 24、1.执掌大旗的旗手。古代仪仗侍卫之一。

监押的相关查询

监押的意思解释、监押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