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án liú  ]
  • 一ㄢˊ ㄌ一ㄡˊ
  • OO YJ

炎刘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旧指以火德王的刘氏汉朝。

引证解释

⒈  旧指以火德王的 刘氏 汉 朝。

汉 赵岐 《<孟子>题辞》:“遭 苍姬 之讫録,值 炎刘 之未奋。”
元 傅若金 《歌风台》诗:“黔首厌 秦 暴,龙德奋 炎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炎刘 授命顺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獭鸇。”

炎刘(yan liu)同音词

  • 1、颜柳[yán liǔ ]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并称。

  • 2、淹流[yān liú ]

    1.隐退;屈居下位。 2.羁留;逗留。

  • 3、淹留[yān liú ]

    逗留;滞留: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 4、檐溜[yán liū ]

    1.即檐沟。亦指檐沟流水。 2.屋檐下的冰柱子。

  • 5、延留[yán liú ]

    1.留居。 2.延续;拖延不走。

  • 6、烟柳[yān liǔ ]

    1.亦作"烟柳"。 2.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 7、沿流[yán liú ]

    1.谓顺流而下。 2.沿袭流传。

  • 8、奄留[yǎn liú ]

    1.淹留。停留﹐久留。

炎刘词语接龙

  • 1、1.汉横吹曲名。原为人名。
  • 2、1. (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
  • 3、1.刘邦﹑项羽的并称。
  • 4、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精通文学和佛理。曾任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受昭明太子萧统赏识。萧统死后出家为僧,法名慧地。所著《文心雕龙》,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杰作。
  • 5、1. 西汉人,数学家,对历法和圆周率有研究。
  • 6、清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其书法用墨厚重,丰腴中有劲骨,擅楷书、行书,精小楷。亦工诗。有《刘文清公遗集》。
  • 7、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字德舆,小字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原为东晋北府兵将领,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公元405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军权。北灭南燕后,回师南下击败卢循。又收复巴蜀,出兵关中,消灭后秦。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当政期间严禁世家大族隐匿户口、田地,加强中央集权。
  • 8、十六国时汉国的建立者,匈奴族。冒顿单于的后裔。以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为由,自称姓刘。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和《孙子兵法》。公元304年在山西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308年称汉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 9、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后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集》。
  • 10、1.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 11、1. (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3)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故人亦称沛公。刘邦排行第三,所以有时也叫他刘三。
  • 12、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军。军阀混战中采用诸葛亮联孙抗曹的计谋,于公元208年在赤壁大败曹操,占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力量逐渐壮大。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次年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
  • 13、1.宋代画家刘益的美称。
  • 14、1.明末刘綎﹑杜松的并称。刘杜在辽地与清兵激战,壮烈牺牲。
  • 15、清末小说家。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早年行医和经商。曾官候补知府。后弃官经商。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向联军购米救济饥民,后因此被清廷充军新疆。所作小说《老残游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另有《铁云诗存》、《铁云藏龟》。
  • 16、1.三国时吴下邳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樊云翘同入四明山仙去。
  • 17、1.汉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
  • 18、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
  • 19、魏晋时数学家。公元263年注《九章算术》九卷。用割圆术推算圆面积公式,首先建立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并求出π≈157/50(=314)和π≈3927/1250(=31416)。另撰《重差》一卷,因其中首题是测量海岛,后以《海岛算经》传世;《九章重差图》一卷,已失传。
  • 20、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元朝官吏,后弃官隐居,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参预机要,筹划用兵。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1371年被胡惟庸诬陷而遭免职,忧愤而死。善文章,与宋濂齐名,有《诚意伯文集》。
  • 21、1.汉代刘向﹑贾谊的并称。
  • 22、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官至并州刺史,长期与匈奴贵族刘曜、刘聪对抗。后兵败,投奔鲜卑贵族段匹fc32,被杀。代表作《重赠卢谌》及《扶风歌》、《答卢谌》等诗,慷慨悲凉。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 23、1.浏览,泛观。
  • 24、1.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2.指汉武帝刘彻。 3.指汉高祖刘邦。 4.指三国蜀先主刘备。 5.指东汉刘晨。相传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6.借指情郎。 7.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为禹锡自称,后因以"刘郎"指禹锡。

炎刘的相关查询

炎刘的意思解释、炎刘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