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dùn  ]
  • 一ˊ ㄉㄨㄣˋ
  • KHGP RFHP

遗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言遗亡缺失。

遗遁(yi dun)同音词

  • 1、逸遁[yì dùn ]

    1.犹隐遁。 2.犹逃跑。

  • 2、一顿[yí dùn ]

    1.一停;稍微休息。 2.表数量。用于吃饭﹑打骂﹑说话等,犹言一次,一回。 3.一起;一下子。

  • 3、夷蹲[yí dūn ]

    1.犹夷踞。

  • 4、猗顿[yī dùn ]

    1.战国时大富商。《孔丛子.陈士义》:"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长寒。闻陶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史记.货殖列传》:"猗顿用盬盐起……与王者埒富。"后以"猗顿"为富户的通称。

  • 5、驿顿[yì dùn ]

    1.犹旅次。

  • 6、抑顿[yì dùn ]

    1.抑制,压制。

遗遁词语接龙

  • 1、退1.逃跑退却。
  • 2、1.亦作"遯亡"。 2.逃亡。 3.犹散失。
  • 3、1.犹逃避。
  • 4、1.亦作"遯尾"。 2.语出《易.遯》:"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朱熹本义:"遁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后因以指退居以待时机。
  • 5、1.《易.遯》:"九五,嘉遁,贞吉。"《遯》卦第五爻爻辞为赞美隐遁,后因以"遁五"指隐遁。
  • 6、1.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 7、1.亦作"遯心"。 2.犹言逃避苟免之心。 3.隐晦不明之心意。
  • 8、1.亦作"遯形"。 2.犹言隐藏形体。 3.古代方士称有法术能隐身。
  • 9、1.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遁,通"逡"。
  • 10、1.亦作"遯野"。 2.谓隐居民间。
  • 11、1.放纵;淫佚。
  • 12、1.亦作"遯逸"。 2.避世隐居。 3.退走;逃走。 4.散失;遗漏。 5.放纵;不可约束。
  • 13、1.犹言销声匿迹。指隐居。
  • 14、1.亦作"遁隐"。 2.犹隐藏。 3.遁世隐居。
  • 15、1.犹言隐藏形影。 2.指隐没不清的影子。
  • 16、1.犹遁隐。
  • 17、1.逃匿的盗匪。
  • 18、1.道教指人体五脏﹑九孔和八脉。
  • 19、1.隐遁心志。
  • 20、1.指遁甲术之符咒。
  • 21、1.犹隐居。
  • 22、1.亦作"遯走"。 2.犹逃走。 3.古代方士谓仙人能借金﹑木﹑水﹑火﹑土遁藏身形而走。
  • 23、1.犹败退。
  • 24、败逃:仓皇遁北。

遗遁的相关查询

遗遁的意思解释、遗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