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逃跑退却。
1.亦作"遯亡"。 2.逃亡。 3.犹散失。
1.犹逃避。
1.亦作"遯尾"。 2.语出《易.遯》:"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朱熹本义:"遁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后因以指退居以待时机。
1.《易.遯》:"九五,嘉遁,贞吉。"《遯》卦第五爻爻辞为赞美隐遁,后因以"遁五"指隐遁。
1.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1.见"奔遯"。
1.逃遁,逃跑。
1.邪说遁辞。
1.逃亡。
1.见"犇遯"。
1.谓冲波而逃。
1.谓超越规矩法度。
1.术数的一种。以十干中的"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故名"奇门";十干中"甲"最尊贵而不显露﹐"六甲"常隐藏于"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九宫﹐而"甲"不独占一宫﹐故名"遁甲"。迷信者认为根据奇门遁甲﹐可推算吉凶祸福。
潜遁:隐匿、躲藏;幽抑:幽居。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
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犹言避世隐居。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指隐藏形迹。
犹言隐居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