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ì yàn  ]
  • ㄔˋ 一ㄢˋ
  • OKW OQE

炽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烈焰。

⒉  亦作“炽炎”。火势猛烈。

⒊  比喻权势和气焰很盛。

引证解释

⒈  烈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炽焰飈发,焚轻舟,坠王身,入 无间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炽焰中忽生两树, 无忧王 因懺悔,号灰菩提树。”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懦弱之人,不堪炙炽者,令捧未开花,散之向炽焰,虚则花发,实则花焦。”

⒉  亦作“炽炎”。火势猛烈。

《水浒传》第一〇八回:“那贼将见 乔道清 迎上来,再把剑望南砍去,那火比前番更是炽焰。”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火势之炽炎。”

⒊  比喻权势和气焰很盛。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方祸之剡,权璫炽焰,人宜无敢近者。”

炽焰(chi yan)同音词

  • 1、迟淹[chí yān ]

    1.亦作"遟淹"。 2.停留;滞留。

  • 2、迟延[chí yán ]

    1.拖延。 2.停留;耽搁。

  • 3、媸妍[chī yán ]

    ①美丑:不辨媸妍。 ②好坏;贤愚:不分媸妍。 ③高下:一争媸妍而后罢。

  • 4、摛艳[chī yàn ]

    1.铺陈艳丽的文辞。

  • 5、摛掞[chī yàn ]

    1.铺张﹐铺陈。

  • 6、持掩[chí yǎn ]

    1.意钱为博。

  • 7、嗤妍[chī yán ]

    1.丑美。嗤,通"媸"。

  • 8、赤炎[chì yán ]

    1.红色火焰。

  • 9、赤盐[chì yán ]

    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 2.赤色的盐。古代西域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

  • 10、赤眼[chì yǎn ]

    1.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俗称红眼。

炽焰词语接龙

  • 1、1.见"焰慧地"。
  • 2、1.亦作"焰段"。 2.金元院本﹑杂剧正剧前附加的一段小故事。
  • 3、1.光焰;光华。 2.古印度对摩尼珠(即清净如意宝珠)的别称。
  • 4、1.火红。
  • 5、1.亦作"焰幻"。 2.谓虚无变灭,如焰如幻。焰和幻是大乘关于"空"的十种譬喻的两种。见《大日经》等。
  • 6、1.物体燃烧后的馀烬。
  • 7、即“烟火 ⑤”(950页)。
  • 8、1.亦作"焰口"。 2.《救拔焰口饿鬼经》:"﹝阿难﹞即于其夜三更已后,见一饿鬼,名曰焰口。其形丑陋,身体枯瘦,口中火然,咽如针锋,头发蓬乱,爪牙长利,甚可怖畏。"后因以"焰口"指称饿鬼。佛事中有"放焰口"或省称"焰口",即是施食于饿鬼的仪轨。
  • 9、1.正在燃烧的蜡烛。
  • 10、1.亦作"焰摩"。 2.梵语Yamar?j?的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阎罗。
  • 11、1.鲜明貌。
  • 12、1.指气焰炽盛的权贵。
  • 13、1.安放神主之室。
  • 14、1.即硝石。易燃,可用以引火。
  • 15、1.火焰最里面的部分,这部分气体还没有氧化,不发光。
  • 16、1.亦作"焰焰"。 2.火苗初起貌。 3.火焰炽烈貌。 4.明亮貌;鲜明貌。 5.炎热貌。 6.形容气势盛貌。
  • 17、慧地1.佛教语。谓大乘菩萨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阶次中,菩萨精进道业,断除思惑,慧性炽盛如焰。
  • 18、口经1.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 19、摩天1.亦作"焰摩天"﹑"焰魔天"。梵语Suy?ma的略译。或译为"夜摩天"﹑"炎摩天"。佛教谓欲界六天之三。此天为风轮所持,居三十三天之上。因用以喻遥远的去处。 2.指阎罗。
  • 20、魔天1.见"焰摩天"。
  • 21、腾腾1.火势猛烈貌。 2.喻事态之紧张迫切。
  • 22、烘烘1.火势炽盛貌。
  • 23、媕阿1.见"媕娿"。
  • 24、媕妸1.见"媕娿"。

炽焰的相关查询

炽焰的意思解释、炽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