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焰慧地"。
1.亦作"焰段"。 2.金元院本﹑杂剧正剧前附加的一段小故事。
1.光焰;光华。 2.古印度对摩尼珠(即清净如意宝珠)的别称。
1.火红。
1.亦作"焰幻"。 2.谓虚无变灭,如焰如幻。焰和幻是大乘关于"空"的十种譬喻的两种。见《大日经》等。
1.物体燃烧后的馀烬。
1.犹爱火。佛教以喻情欲。
1.亦作"宝焰"。 2.珍宝射出的光辉。
1.指纷乱的议论﹑诽谤。
1.亦作"熛爓"。 2.火焰;光芒。
1.亦作"飙焰"。 2.指雄壮的气势。
1.指谗毁他人的气焰。
1.亦作"红焰焰"。 2.形容红如火焰。
1.佛教谓为地狱中饿鬼举行超度佛事称"放焰口"。焰口,饿鬼名。
1.菟丝子的别名。
1.传说中的火山。 2.比喻难关。
1.方言。烧火做饭的燃料。
1.即放焰口。佛教谓和尚作佛事向地狱中的饿鬼施食。
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指光焰相继,长明不息。
光焰:光辉。灿烂的光辉射向远方。原形容诗文美妙,留传后世。现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远大。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