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ī fǔ  ]
  • ㄗ ㄈㄨˇ
  • UQWM WRR

资斧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利斧。今借作旅费、盘缠。

旅于处,得其资斧。——《易·旅》
资斧断绝。——《聊斋志异·竹青》

money for the journe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资鈇”。

⒉  利斧。

《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资,利也。”
元 邓文原 《登五岭》诗:“想当混沌初,疏凿驱神姦。幸经资斧贯,犹有苍石顽。”

⒊  诛戮,征伐。

《晋书·刘弘传》:“﹝ 张弈 ﹞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 弈 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輒之罪。”
《宋书·前废帝纪》:“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 正卯 斯戮。”
《梁书·武帝纪上》:“今资斧所加,止 梅虫儿、茹法珍 而已。”

⒋  货财器用。

《易·旅》:“得其资斧。”
程颐 传:“得货财之资,器用之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王公戚属,相携而至者,蓝缕腻囊,襁负鳞次,竭其资斧,亲自赡恤。”
茅盾 《新疆风土杂忆》:“但既至 镇西 或 迪化,往往资斧已罄,不能再贩土产归来。”

⒌  指旅费。

《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大人往京,老汉愿少助资斧。”

国语辞典

⒈  资财与器用。泛指旅费。

《易经·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彭仲翔又运动了几位学生,都是有钱的,大家自备资斧,搭了公司船出口。」

⒉  费用。

《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这一千银票,本府却要借用,却不是我用,暂且存库,因为查贾家这案,不得不先用资斧。」

资斧(zi fu)同音词

  • 1、齐斧[zī fǔ ]

    1.利斧。齐,通"资"。 2.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

  • 2、子服[zǐ fú ]

    1.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子服景伯。见《国语.鲁语下》。

  • 3、子父[zǐ fù ]

    1.父与子。 2.指父与女。

  • 4、子妇[zǐ fù ]

    1.儿子与儿媳妇。 2.指儿媳妇。

  • 5、资鈇[zī fǔ ]

    1.见"资斧"。

  • 6、资福[zī fú ]

    1.取福;求福。

  • 7、资釜[zī fǔ ]

    1.犹资斧。

  • 8、资辅[zī fǔ ]

    1.资助;帮助。

  • 9、资父[zī fù ]

    1.赡养和侍奉父亲。语本《孝经.士》:"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 10、资赋[zī fù ]

    1.天资禀赋。

资斧词语接龙

  • 1、古代斩人的刑具,像铡刀。
  • 2、1.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 3、1.即资斧。旅费。
  • 4、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 5、1.泛指各种斧子。
  • 6、1.上古部落名。
  • 7、1.螳螂斧状的前肢。
  • 8、斧子。
  • 9、1.指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 10、〈书〉斧正。
  • 11、1.持斧衣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语本《汉书.武帝纪》:"遣直指使暴胜之等﹐衣绣衣﹐持斧﹐分部逐捕。"
  • 12、1.见"斧扆"。
  • 13、1.亦作"斧依"。 2.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
  • 14、1.见"斧斤"。
  • 15、1.见"斧钺"。
  • 16、〈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 17、①斧子和凿子。 ②比喻诗文词句造作,不自然:~痕。
  • 18、雕饰;修饰:斧藻其fe56|斧藻群言。
  • 19、1.见"斧碪"。
  • 20、1.亦作"斧砧"。 2.即斧锧。
  • 21、〈书〉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
  • 22、1.见"斧正"。
  • 23、也作“斧fe55”、“fd3efe55”。古代杀人的刑具:肉袒伏斧质请罪。
  • 24、1.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

资斧的相关查询

资斧的意思解释、资斧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