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ǐ wéi  ]
  • ㄑ一ˇ ㄨㄟˊ
  • MN KWYG

岂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岂惟”。亦作“岂维”。

⒉  难道只是;何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岂惟”。亦作“岂维”。难道只是;何止。

《左传·襄公二年》:“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
《庄子·逍遥游》:“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也有之。”
《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后汉书·张衡传》:“夫情胜其性,流遯忘反,岂唯不肖,中才皆然。”
《新唐书·突厥传上》:“诚能復两渠之饶,诱农夫趣耕,择险要,缮城垒,屯田蓄力, 河 陇 可復,岂唯自守而已。”
宋 苏轼 《和东方有一士》:“岂惟舞独鹤,便可躡飞鸞。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闕寒。”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

岂唯(qi wei)同音词

  • 1、敧危[qī wēi ]

    1.倾斜高耸。

  • 2、颀伟[qí wěi ]

    1.长大魁伟。

  • 3、崎危[qí wēi ]

    1.险峻貌。

  • 4、崎峗[qí wěi ]

    1.险峻貌。 2.指险峻的山。

  • 5、淇卫[qí wèi ]

    1.箭竹名。

  • 6、琦玮[qí wěi ]

    1.美玉。 2.浮华;华丽。 3.奇特;珍奇。

  • 7、欺伪[qī wěi ]

    1.欺骗虚伪。

  • 8、七纬[qī wěi ]

    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2.指《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纬书。

  • 9、旗尾[qí wěi ]

    1.旗帜的尾端。

  • 10、旗尉[qí wèi ]

    1.亦作"旗尉"。 2.旗军的尉官。

岂唯词语接龙

  • 1、1.《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 2.形容卑恭顺从。
  • 2、1.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2.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如:唯独他到达了。3.单单;只有。
  • 3、1.还是。用在疑问句,表示选择。
  • 4、1.唯有谨慎。
  • 5、1.亦作"唯喏"。 2.应答。 3.形容卑恭顺从。
  • 6、1.见"唯诺"。
  • 7、1.犹言正因为。
  • 8、1.独有貌。
  • 9、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
  • 10、1.恭敬的应答声。 2.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 3.应而不置可否貌。 4.相随而行貌。
  • 11、1.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2.即唯心主义。
  • 12、1.唯独;独一无二。
  • 13、理论一译“理性主义”。一种认识论的学说。同“经验论”相对。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由于在认识对象上的看法不同,因而形成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 14、我论只承认自己个人存在的哲学理论。认为只有自我及其意识才是唯一真实的、本原性的存在,外部世界只能存在于自我的感觉中,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的创造物。
  • 15、物论1.即唯物主义。
  • 16、心论1.即唯心主义。
  • 17、成分论1. 把出身、成分作为评定和使用人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
  • 18、力是视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 19、利是求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 20、利是视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
  • 21、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 22、邻是卜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 23、美主义1.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美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颓废生活。
  • 24、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岂唯的相关查询

岂唯的意思解释、岂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