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伯益。
⒈ 即 伯益。参见“伯益”。
引《国语·郑语》:“嬴,伯翳 之后也。”韦昭 注:“伯翳,舜 虞官, 少皥 之后 伯益 也。”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伯翳 之始封 秦,地为七十里。”《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李贤 注:“伯翳 即 秦 之先 伯益 也,能与鸟语。”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山经 伯翳 知,坤图 怀仁 説。”钱仲联 笺注:“伯翳 即 伯益,或作 柏益,或作 柏繄,一人也。”
1.亦作"驳议"。 2.古时臣属向皇帝上书的名称之一。就他人所论而予以辩驳。 3.犹异议。
1.亦作"驳异"。 2.驳杂歧异。 3.辩论不同意见。
1.广为比喻,指诗的比兴而言。一说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1.博通艺文。
1.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
1.交易;贸易。
①局戏和围棋。局戏也是古代弈棋之类的游戏。 ②指赌博:这伙人出为盗贼,聚为博弈。
1.水满涌流。
1.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 2.偏向于某一方。
1.液体满而外溢。
伯翳的意思解释、伯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