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ì jiàn  ]
  • 一ˋ ㄐ一ㄢˋ
  • ATDN YSL

翳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拒谏。

引证解释

⒈  犹拒谏。

《国语·楚语下》:“今吾闻 夫差 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諫。”
韦昭 注:“翳,障也。”

翳谏(yi jian)同音词

  • 1、臆见[yì jiàn ]

    1.亦作"肊见"。 2.个人的私见;主观的看法。 3.用为谦词﹐犹言浅见。

  • 2、逸简[yì jiǎn ]

    1.散失的简册。

  • 3、逸贱[yì jiàn ]

    1.指隐居不仕﹑地位低下的人。

  • 4、异见[yì jiàn ]

    1.不同的见解。 2.犹奇观。 3.指异端邪说。

  • 5、疑间[yí jiān ]

    1.猜忌离间。

  • 6、逸僭[yì jiàn ]

    1.犹僭越。

  • 7、夷简[yí jiǎn ]

    1.平易质朴。

  • 8、夷翦[yí jiǎn ]

    1.杀戮。

  • 9、义剑[yì jiàn ]

    1.犹义兵或义战。

  • 10、一间[yì jiān ]

    1.表数量。用于桥梁﹑房屋。

翳谏词语接龙

  • 1、1.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 2、1.条陈得失的奏章。
  • 3、1.谏官官署。
  • 4、1.进谏游说。
  • 5、1.指谏官的职位。
  • 6、1.苦笋。
  • 7、1.犹谏垣。
  • 8、1.指御史。
  • 9、1.规劝训导。
  • 10、1.规劝的话。
  • 11、1.官名。谏议大夫。 2.谏诤。 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 12、1.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 13、1.亦作"谏喻"。 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14、1.见"谏谕"。
  • 15、1.指谏官官署。
  • 16、1.谏官官署。
  • 17、1.御史台的别称。 2.谏官官署。宋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宋司马光有《谏院题名记》。
  • 18、1.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 19、1.规劝争辩。
  • 20、1.谏诤。争﹐通"诤"。
  • 21、1.谏诤﹔规劝。
  • 22、1.指御史台。
  • 23、1.谏书的草稿。
  • 24、1.直言规劝之臣。 2.掌谏诤的官员。

翳谏的相关查询

翳谏的意思解释、翳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