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
引《唐律·户婚中·盗耕人墓田》:“诸盗耕人墓田,杖一百。伤坟者,徒一年。即盗葬他人田者笞五十,墓田加一等,仍令移葬。”明 叶盛 《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亦适然耳。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连年,惑哉!”《清文献通考·刑四》:“若本人远祖之坟被人发掘盗葬,因将盗葬之棺发掘抛弃者,虽同是发塚,不必以发塚论。”
1.索回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1.亦作"盗臧"。 2.抢劫或偷窃财物。 3.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
1.见"盗赃"。
中国道教经典的总集。道经从六朝开始汇集,唐代开元(713-741)中汇辑成“藏”,并编有《三洞琼纲》目录。宋初有《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其刊印始于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的《政和万寿道藏》。明代的《正统道藏》包括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书,为现今通行本。内容十分广泛,除道教经书外,还涉及医学、化学、生物、体育、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其他论著。
盗葬的意思解释、盗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