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īnɡ liú  ]
  • ㄐ一ㄥ ㄌ一ㄡˊ
  • YTTG YTYK

旌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旌斿”。

⒉  旌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旌斿”。旌旗。

三国 魏 曹叡 《善哉行》:“綵旄蔽日,旌旒翳天。”
清 林则徐 《中秋沙角炮台眺月》诗:“炮声裂山杂鼓角,檣影蘸水扬旌斿。”

旌旒(jing liu)同音词

  • 1、镜流[jìnɡ liú ]

    1.水流清澈。 2.比喻政治清明。

  • 2、静流[jìnɡ liú ]

    1.犹死水。不流动的水。

  • 3、惊流[jīnɡ liú ]

    1.激流。

  • 4、精馏[jīnɡ liú ]

    较完善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蒸馏操作。在回流液存在下,将由挥发度不同的各组分组成的混合液在分馏塔内反覆进行汽化和冷凝,使混合物得到高纯度的分离。按操作不同,可分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两类,按混合物的组分不同,可分为二元精馏与多元精馏。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等部门。

  • 5、径流[jìnɡ liú ]

    降水除蒸发的、被土地吸收的和被拦堵的以外,沿着地面流走的水叫径流。渗入地下的也可以形成地下径流。

旌旒词语接龙

  • 1、1.冕冠上悬垂的玉串。
  • 2、1.亦作"旒旍"。 2.有垂旒的旌旗。 3.指铭旌。
  • 3、1.见"旒旌"。
  • 4、1.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2.借称帝王。
  • 5、1.即冕旒。 2.谓戴冕旒。 3.借称帝王。
  • 6、1.指铭旌。
  • 7、1.丧葬时用的铭旌与翣柳。
  • 8、1.旒旗的垂饰。
  • 9、1.借称帝王。旒为帝王的冕旒﹐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故称。 2.借称帝位。
  • 10、1.指铭旌。
  • 11、1.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
  • 12、流末1.指事物的支流﹑尾梢。
  • 13、流沫1.谓水势激湍腾沫。 2.飞溅的浪花。 3.谓口中流涎沫。 4.传布。
  • 14、流目1.流览。放眼随意观看。 2.转动目光。
  • 15、流内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 16、流脑1.流行性脑膜炎的省称。
  • 17、流年①〈书〉指光阴:似水~。 ②迷信的人称一年的运道:~不利。
  • 18、六龙1.谓《易》干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 19、六路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眼观~,耳听八方。
  • 20、六吕1.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 21、六律1.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 22、六率1.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 2.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 23、六轮转轮手枪的一种,转轮上有六个装子弹的孔。
  • 24、六论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2.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旌旒的相关查询

旌旒的意思解释、旌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