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ǎn shì  ]
  • ㄕㄢˇ ㄕˋ
  • HOOY HJQR

睒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疾视。

⒉  光闪烁貌。

引证解释

⒈  疾视。

晋 左思 《吴都赋》:“忘其所以睒睗,失其所以去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生方懊丧,闻妻言,睒睗而怒曰:‘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

⒉  光闪烁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荡晶景而外降,歘睒睗以交辉。”
清 顾炎武 《北岳庙》诗:“睒睗鬼目狞,盘蹙松根转。”

睒睗(shan shi)同音词

  • 1、缮饰[shàn shì ]

    1.修理整治。

  • 2、擅师[shàn shī ]

    1.统率军队。

  • 3、擅市[shàn shì ]

    1.独占市场。

  • 4、擅事[shàn shì ]

    1.独揽权力。

  • 5、擅势[shàn shì ]

    1.独揽权势。

  • 6、擅室[shàn shì ]

    1.独霸家政。

  • 7、擅适[shàn shì ]

    1.擅自处罚。

  • 8、膳食[shàn shí ]

    1.指日常进用的饭菜。

  • 9、删诗[shān shī ]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

  • 10、删拾[shān shí ]

    1.删削捡取。

睒睗词语接龙

  • 1、1.疾视貌。
  • 2、事繇1.见"事由"。
  • 3、事要1.指权柄。 2.事情的要领﹑要旨。 3.重要的事情。
  • 4、事业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 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 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 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 5、事宜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研究干部任免事宜。
  • 6、事义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2.事理;情理。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4.指典故的意义。
  • 7、事役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 8、事意1.事情的意义。 2.用意;意图。 3.犹事情,事务。
  • 9、事因1.事情的原委﹑因由。
  • 10、事用1.使用;应用。 2.犹干练。
  • 11、事由①事情的原委、来由:不问事由,即加训斥。 ②公文用语。指公文的主要内容。
  • 12、事证1.物证,证据。
  • 13、事职1.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 2.职务;职责。 3.履行职务。
  • 14、事指1.行事的宗旨。
  • 15、事制1.谓政事的制度﹑法度。
  • 16、事质1.犹形质。
  • 17、事智1.运用智慧。
  • 18、事衷1.犹情理。
  • 19、事主1.事奉大夫。 2.事奉君主。 3.犹言事情的主要决策者,谋划者。 4.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 5.指一般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
  • 20、事状1.事实情况。 2.犹行状。 3.指诉状所陈之事。
  • 21、事踪1.犹事迹。
  • 22、侍案1.谓侍奉于香案旁。
  • 23、侍班1.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
  • 24、侍婢1.侍女;女婢。

睒睗的相关查询

睒睗的意思解释、睒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