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ǎn sè  ]
  • ㄒ一ㄢˇ ㄙㄜˋ
  • MWGG IVY

崄涩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见“崄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嶮澁”。险阻艰难。

晋 潘尼 《迎大驾》诗:“世故尚未夷, 崤 函 方嶮澁。”
《新唐书·杜如晦传》:“是时栈道为 山南 石君涉 所毁,天子间关嶮澁, 让能 未尝暂去侧。”
宋 张耒 《孙彦古画风雨山水歌》:“鞭驴疾驱者谁子,石路嶮涩驴凌兢。”

国语辞典

⒈  险阻艰难。

《文选·潘尼·迎大驾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崄涩。」

崄涩(yan se)同音词

  • 1、颜色[yán sè ]

    ①即“色①”(1164页)。 ②脸上的表情;气色:颜色憔悴|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③容貌:暮去朝来颜色故。 ④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颜色看看。 ⑤(-shai)颜料;染料:买一盒颜色来。

  • 2、严色[yán sè ]

    1.严肃的神色。

  • 3、烟色[yān sè ]

    1.云烟迷蒙的景色。 2.指暗黄色或深棕色。

  • 4、艳色[yàn sè ]

    1.亦作"艳色"。 2.艳丽的姿色。 3.代称美女。

  • 5、言色[yán sè ]

    1.言语和脸色。

  • 6、眼色[yǎn sè ]

    ①在不便明说的情况下向人示意的目光:看我眼色行事。 ②眼力;见识: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

  • 7、厌色[yàn sè ]

    1.厌烦﹑不满的脸色。

崄涩词语接龙

  • 1、1.谓看似古拙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
  • 2、1.干涩发红。
  • 3、1.谓言语迟钝。
  • 4、1.亦作"涩道"。 2.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无级次,亦可登。涩,急。以其促,故称。
  • 5、1.止泻的药剂。
  • 6、1.味道又涩又苦。
  • 7、1.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水纹状,谓之"涩浪"。
  • 8、1.竹的一种。
  • 9、1.谓文辞晦涩而凝炼。
  • 10、1.中医名词。脉象的一种。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 11、1.晦涩沉闷。
  • 12、1.犹险阻。 2.言语迟钝艰难。
  • 13、1.亦作"涩呐"。 2.说话﹑写文章迟钝。
  • 14、1.见"涩讷"。
  • 15、1.亦作"涩僻"。 2.(文词)生涩冷僻。
  • 16、1.亦作"涩体"。 2.指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 17、1.谓因不滑润而梗噎。
  • 18、1.亦作"涩滞"。 2.险阻;不通畅。 3.指不滑润。 4.言语﹑思路等迟钝,不流畅。
  • 19、1.干涩沉重。
  • 20、1.竹的一种。
  • 21、巴巴1.形容不滑润。
  • 22、剌剌1. 形容很涩。如:他眼睛涩剌剌的,看不了几行字,直打瞌睡。如:这柿子涩剌剌的真难吃。
  • 23、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 24、廧夫1.古代官名。

崄涩的相关查询

崄涩的意思解释、崄涩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