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è dào  ]
  • ㄙㄜˋ ㄉㄠˋ
  • IVY UT

涩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涩道”。

⒉  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无级次,亦可登。涩,急。以其促,故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澁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无级次,亦可登。涩,急。以其促,故称。

《太平广记》卷一二九引 唐 唐临 《冥报记·张公瑾妾》:“遣使者送 嘉运 至一小涩道,指令由此路归。”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出司房忙进步,登澁道下堦址。”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则没揣的涩道边儿,闪人一跌。”

国语辞典

⒈  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小道。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出庙门送下涩道,近行径转过墙角。」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出司房忙进步,登涩道下阶址。」

涩道词语接龙

  • 1、1.道士修道所居之室。
  • 2、1.语出《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后以"道肥"谓道义制胜,心安理得。
  • 3、1.路费;盘缠。
  • 4、1.道德风操。 2.谓超凡脱俗的风貌。 3.谓诸凡道家之教义及其生活实践等。
  • 5、1.谓赐道士以封号。
  • 6、1.道教与佛教的合称。
  • 7、1.佛教的事业。 2.僧道的服装。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 8、1.野草塞路而难于通行。
  • 9、1.清时道一级地方政府,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
  • 10、1.古代行政区域道的副长官。
  • 11、1.道德之纲要。 2.佛教语。修"八正道"的纲要。
  • 12、1.英语dog的音译。谓狗。
  • 13、1.治道的根本。 2.修道的根底。
  • 14、1.犹道观。
  • 15、1.道路旁边的水沟。
  • 16、1.女道士。
  • 17、1.称说古乐的道理。 2.称道古代;谈论过去。
  • 18、1.修道者的气质。
  • 19、1.叙说故旧之情。
  • 20、1.道教的庙。
  • 21、1.掌道教之官。 2.对僧道的敬称。
  • 22、1.道士戴的帽子。
  • 23、1.即道观。 2.指宫中藏书与着书之处。
  • 24、1.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

涩道的相关查询

涩道的意思解释、涩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