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斩杀;杀戮。
引《三国志·魏志·董昭传》:“近 魏讽 伏诛 建安 之末, 曹伟 则斩戮 黄初 之始。”《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元年》:“晞 至 青州,以严刻立威,日行斩戮,州人谓之‘屠伯’。”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适 明亮 兵截其后队, 惠龄、庆成 等骑兵截其前队,各有斩戮。”
1.亦作"輚路"。 2.卧车。
1.见"輚辂"。
1.被露水沾湿。 2.露水﹔露珠。
1.浸湿。
1.在圈内加料精养的鹿。
1.栈道。
1.亦作"毡庐"。 2.即毡帐。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1.亦作"毡炉"。 2.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1.泄露;显露。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2.喻丈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
斩戮的意思解释、斩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