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ái yì  ]
  • ㄘㄞˊ 一ˋ
  • SFT AN

材艺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才智艺能。

⒉  指有才智艺能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才智艺能。

《汉书·元帝纪赞》:“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
宋 陈师道 《寄曾公权》诗:“超世功名子有凭,过人材艺我何曾!”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士之负材艺游京师者,公皆与之往返论议。”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楚元王 交 为 高祖 同父少弟,好书多材艺。”

⒉  指有才智艺能的人。

《周书·苏绰传》:“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国语辞典

⒈  才能技艺。

《汉书·卷九·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艺,善史书。」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长兄有这样品貌材艺,又有这般义气肝胆,正该出来替朝廷效力。」

材艺(cai yi)同音词

  • 1、猜疑[cāi yí ]

    1.怀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 2、猜意[cāi yì ]

    1.犹猜忌。

  • 3、彩衣[cǎi yī ]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4、彩鹢[cǎi yì ]

    1.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 5、裁衣[cái yī ]

    1.裁剪衣料缝制衣服。 2.即裁缝。

  • 6、裁抑[cái yì ]

    1.制止;遏止。 2.制裁。 3.削减,抑损。

  • 7、采衣[cǎi yī ]

    1.指彩色之衣。亦指未冠者之服。

  • 8、采刈[cǎi yì ]

    1.犹言摘取收割。

  • 9、采邑[cài yì ]

    1.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 10、采邑[cài yì ]

    又称“采地”。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材艺词语接龙

  • 1、1.技巧。
  • 2、1.准则。
  • 3、1.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如歌妓﹑舞妓。
  • 4、1. 多指表演艺术界。
  • 5、1. 陈列和出售艺术品的商店,或称画廊。
  • 6、文学艺术荟萃的地方:艺林盛事。
  • 7、1.艺人从事艺术活动的年数。
  • 8、1.亦作"萟名"。 2.从事艺术活动中获得的名望。 3.艺人演出时所用的别名。
  • 9、1.技艺才能。
  • 10、1.种植花卉园圃。 2.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荟萃之处。 3.指文学艺术界。
  • 11、1.亦作"蓺人"。 2.耕种的人。 3.有才艺的人。 4.指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 5.手工艺工人。
  • 12、1.有才能﹑技艺的人。 2.从事文学艺术的人。
  • 13、1.技艺。 2.文学艺术之事。
  • 14、①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说话得讲究点艺术。 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这房间布置得挺艺术的。
  • 15、1.犹文艺界。
  • 16、1.跟随师傅学艺的人。
  • 17、1.亦作"蓺文"。 2.六艺群书之概称。 3.辞章;文艺。 4.见"艺文志"。
  • 18、1.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 2.指技艺之学。如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
  • 19、1.技艺;学业。
  • 20、<⒁>演员。
  • 21、文学艺术荟萃之处:艺苑新秀。
  • 22、1.耕种;栽植。
  • 23、1.亦作"萟祖"。 2.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孔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文祖之庙。艺,文也。"孔颖达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
  • 24、术家1.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而卓有成就的人。

材艺的相关查询

材艺的意思解释、材艺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