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uānɡ é  ]
  • ㄕㄨㄤ ㄜˊ
  • CC TRNG

双鹅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晋书·五行志中》:“孝怀帝永嘉元年二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苍、白二色鹅出,苍者飞翔冲天,白者止焉。此羽虫之孽,又黑白祥也。陈留童养曰:'步广,周之狄泉,盟会地也。白者,金也,国之行也。苍为胡象,其可尽言乎?'是后,刘元海、石勒相继乱华。”后诗文中以“双鹅”为兵乱之典。

引证解释

⒈  《晋书·五行志中》:“孝怀帝 永嘉 元年二月, 洛阳 东北 步广里 地陷,有苍、白二色鹅出,苍者飞翔冲天,白者止焉。此羽虫之孼,又黑白祥也。

陈留 童养 曰:‘ 步广,周 之 狄泉,盟会地也。白者,金也,国之行也。苍为胡象,其可尽言乎?’是后, 刘元海、石勒 相继乱华。”
后诗文中以“双鹅”为兵乱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双鹅飞 洛阳,五马渡 江 徼。”

双鹅(shuang e)同音词

  • 1、双蛾[shuānɡ é ]

    1.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 2.借指美女。

  • 2、霜娥[shuānɡ é ]

    1.即嫦娥。借指月。

  • 3、霜锷[shuānɡ è ]

    1.白亮锋利的刀。

  • 4、霜鹗[shuānɡ è ]

    1.喻严酷猛鸷的官吏。

  • 5、孀娥[shuānɡ é ]

    1.指舜妻娥皇﹑女英。 2.指嫦娥。

双鹅词语接龙

  • 1、1.鹅额部的肉瘤。泛指突起之物。
  • 2、1.草名。附石而生,作蔓,叶似大豆,其根形似莱菔。可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鹅抱》。
  • 3、1.用鹅毛制成的车絥。
  • 4、1.山谷名。在浙江秦望山。
  • 5、1.缓慢而斯文的步态。
  • 6、1.草名。繁缕的别称。
  • 7、1.亦作"鹅车"。 2.攻城用的战车。
  • 8、1.战阵名。亦指列阵参战。
  • 9、1.地名。广东惠州的别称。
  • 10、1.相传为晋王羲之养鹅处。在浙江绍兴戒珠寺前。寺即羲之旧宅。 2.《旧唐书.李愬传》:"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訴令惊击之,以杂其声。"后以"鹅池"为掩袭的典实。
  • 11、1.小鹅。毛色浅黄。借指酒的颜色。
  • 12、1.鹅绒;鹅毛。
  • 13、1.雏鹅。 2.指鹅黄酒。 3.鹅黄色。
  • 14、1.亦作"鹅肪"。 2.鹅脂。亦形容白润。
  • 15、1.指鹅管石。即石钟乳。 2.指笙。因笙上之管状如鹅毛管,故称。
  • 16、1.亦作"鹅鹳"。 2.《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华氏战于赭丘。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杜预注:"鹳﹑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鹳"并举指军阵。 3.水鸟天鹅与鹳鸟。
  • 17、1.亦作"鹅湖"。 2.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3.指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辩论。
  • 18、像小鹅绒毛那样的颜色;嫩黄。
  • 19、1.鹅毛织品。
  • 20、1.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2.《黄庭经》的别称。
  • 21、1.农具。即鹤嘴锄。
  • 22、1.鹅和酒。旧时常用作馈赠品。 2.为旧俗婚礼纳币时所用的礼物,鹅代替古礼用的雁。
  • 23、1.亦作"鹅绢"。 2.见"鹅溪绢"。
  • 24、1.即鹅口疮。

双鹅的相关查询

双鹅的意思解释、双鹅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