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ī chí  ]
  • ㄐ一 ㄔˊ
  • FWW RFF

赍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捧持。

引证解释

⒈  捧持。

汉 王充 《论衡·纪妖》:“妖气象人之形,则其所賷持之物,非真物也。”
《法苑珠林》卷一〇九:“賫持珍宝,赠遗与王。”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第二状》:“今来又访问得还是本院行者姓 颜 人,賷持 净源 真影舍利,随舶舩过海。”

⒉  齎持:携带;携持。

《史记·李斯列传》:“秦王 乃拜 斯 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齎持金玉以游説诸侯。”
南朝 梁 周捨 《上云乐》:“復有奇乐章,齎持数万里。”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潮退,见一异物立於波中,褐色,有毛,有牙,有脚,有鼻,有耳,骨软似不任齎持。”

赍持(ji chi)同音词

  • 1、哜齿[jì chǐ ]

    1.谓微微尝一点。

  • 2、积弛[jī chí ]

    1.长期松懈。

  • 3、积尺[jī chǐ ]

    1.指面积或体积的数量。

  • 4、积耻[jī chǐ ]

    1.为时已久的耻辱。

  • 5、屐齿[jī chǐ ]

    1.屐底的齿。 2.指足迹;游踪。 3.指履声,脚步声。

  • 6、骥齿[jì chǐ ]

    1.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后以"骥齿"指老马。

  • 7、稽迟[jī chí ]

    拖延;耽误:军情紧急,不容稽迟。

  • 8、畿赤[jī chì ]

    1.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宋因之。

  • 9、击笞[jī chī ]

    1.鞭笞示罚。

  • 10、急持[jí chí ]

    1.紧紧抱持。

赍持词语接龙

  • 1、1.持物寄人。
  • 2、1.保持家业。 2.主持家务。
  • 3、1.坚守。
  • 4、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2.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3.保持节操。
  • 5、1.遵行戒律
  • 6、1.执笔,执笔为文。
  • 7、1.见"持辩"。
  • 8、1.亦作"持辨"。 2.辩论。
  • 9、1.执手告别。
  • 10、1.手握兵器。 2.带兵。
  • 11、1.佛教语。托钵。 2.引申为行脚。
  • 12、指持有证券,不买也不卖,待机行事。
  • 13、1.执持。 2.操守。
  • 14、1.提倡。
  • 15、1.犹掣肘,阻碍。
  • 16、1.犹豫。
  • 17、1.庄重貌。
  • 18、1.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 19、1.手持兵刃刺杀。 2.执持名帖。
  • 20、1.执法。
  • 21、1.守其本分。
  • 22、1.扶持。
  • 23、1.守孝,服丧。
  • 24、1.《汉书.王欣传》:"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赍持的相关查询

赍持的意思解释、赍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