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ǐ zhì  ]
  • ㄉ一ˇ ㄓˋ
  • OQ IGK

底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滞留。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韦昭注:“底着也。滞,废也。”

⒉  迟钝。

⒊  指拘泥,迂执。

⒋  平庸。

引证解释

⒈  滞留。

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
韦昭 注:“底著也。滞,废也。”
《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唐 韩愈 《送穷文》:“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

⒉  迟钝。

《北齐书·文苑传序》:“纵其情思底滞,关键不通,但伏膺无怠,钻仰斯切……是以学而知之,犹足贤乎已也。”

⒊  指拘泥,迂执。

宋 司马光 《言陈烈札子》:“虽有底滞迂阔之行,不能合于中道,犹为守节之士,亦当保而全之。”

⒋  平庸。

《魏书·广阳王拓跋渊传》:“自定鼎 伊 洛,边任益轻,惟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

国语辞典

⒈  闭塞。

《文选·陆机·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

⒉  困阨。

汉·王粲〈初征赋〉:「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

⒊  阻止。

唐·韩愈〈送穷文〉:「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

底滞(di zhi)同音词

  • 1、底止[dǐ zhǐ ]

    1.终止。 2.指休止的地方;住所。

  • 2、厎止[dǐ zhǐ ]

    1.至;终。

  • 3、诋直[dǐ zhí ]

    1.直率。诋﹐通"砥"。

  • 4、诋擿[dǐ zhì ]

    1.指责挑剔。

  • 5、地支[dì zhī ]

    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岁阴"。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参见"干支"。

  • 6、地芝[dì zhī ]

    1.灵芝的一种。古人以芝为瑞草,谓服食可成仙。 2.冬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 7、地脂[dì zhī ]

    1.仙药名。

  • 8、地职[dì zhí ]

    1.古代谓管理农圃的职事。

  • 9、地址[dì zhǐ ]

    ①个人的居住地点或机关团体的所在地。 ②用以标志数据、指令等存储位置的编号。通常是指寄存器和存储器中各存储单元的编号。

  • 10、地志[dì zhì ]

    1.亦作"地志"。 2.专记地理情况的书。

底滞词语接龙

  • 1、1.难通的说法。
  • 2、1.犹滞想。
  • 3、1.积压的讼案。
  • 4、1.迟钝固执。
  • 5、1.积压的事务。
  • 6、1.指郁积之气。
  • 7、1.积滞的尘秽。
  • 8、1.中医指痢疾。
  • 9、1.凝聚心头的想念。
  • 10、1.货物积压,卖不出去。
  • 11、1.淤积的血液。
  • 12、1.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 2.闭塞,不通畅。
  • 13、1.拘泥和疑虑。
  • 14、1.疑难的意义。
  • 15、1.谓长期供职。
  • 16、1.受压制。
  • 17、1.长期旷废。 2.长久停留。 3.谓久雨不停。
  • 18、1.谓臃肿而不灵活畅通。
  • 19、1.停止运用。
  • 20、1.久游未归。亦指久游未归的人。
  • 21、1.谓偏执一端。
  • 22、1.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
  • 23、1. 昆虫等在生活史上的某一阶段发育缓慢或停止繁殖。
  • 24、1.凝聚,凝结;不活动。

底滞的相关查询

底滞的意思解释、底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