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ā hā  ]
  • ㄏㄚ ㄏㄚ
  • KWG KWG
  • 动词
  • AA式

哈哈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笑声。

哈哈大笑。

haw-haw;

引证解释

⒈  大笑声。

《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 讨面镜子照了,也自哈哈大笑起来。”
《红楼梦》第二四回:“只见 秋纹 碧痕 唏唏哈哈的笑着进来。”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小柱儿 站在门口也哈哈不止。”

⒉  常与“打”连用,谓开玩笑。

老舍 《骆驼祥子》九:“﹝ 虎妞 ﹞半恼半笑,假装不甚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管桦 《二十八宿》:“别拿我们打哈哈啦。”

⒊  叹词。表示得意。

鲁迅 《野草·死火》:“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
梁斌 《播火记》三四:“哈哈!看咱这暴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国语辞典

⒈  状声词。形容笑声。

《红楼梦》第二九回:「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

⒉  表示喜或怒的惊叹词。

如:「哈哈!你竟敢违背我,莫非你胆子变大了?」

英语翻译

(onom.)​ laughing out loud

德语翻译

ha! ha!, ah! ah!

法语翻译

Haha! {lautmalerisch für lachen} (Int)​, aha (Int)​

哈哈词语接龙

  • 1、〈方〉走路时两膝向外弯曲。
  • 2、1.喷嚏。 2.象声词。急促喘气声。
  • 3、1.见"哈达"。
  • 4、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
  • 5、藏语音译。一种象征纯洁、吉祥的丝巾。藏、蒙古等族交际礼仪用品。有致敬和祝祷的含义。相传元朝时由内地传入西藏。一般为白色,五彩哈达为珍贵礼品。
  • 6、1.糊涂;马虎。
  • 7、1.见"哈答"。
  • 8、1.亦作"哈荅"。 2.马虎;随便。 3.厮混。
  • 9、1.亦作"哈屯"。 2.蒙古语。娘子;王妃。
  • 10、见〖打哈哈〗。
  • 11、1.清代京师中巡逻兵卒报晓。
  • 12、1.傻话;丢人话。
  • 13、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正月二十五日。主要活动是“唱哈”(即“唱歌”),多在“哈亭”举行。通常为三人,一个男歌手叫“哈哥”,主要是持琴伴奏;两个女歌手叫“哈妹”,互相轮流演唱。
  • 14、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变坏的味道:点心~了,不能吃了。
  • 15、1.见"哈喇"。
  • 16、1.亦作"哈啰"。 2.英语hello的译音。打招呼用语。
  • 17、1.见"哈罗"。
  • 18、①张口呼出来的气。 ②指凝结在玻璃等上面的水蒸气。
  • 19、困倦时嘴张开,深深吸气,然后呼出,是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引起的生理现象:打~。
  • 20、1.哈欠。
  • 21、1.见"哈敦"。
  • 22、1.叹词。表惊讶﹑惋惜。
  • 23、①弯腰:一~把钢笔掉在地上了。 ②稍微弯腰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点头~。
  • 24、巴狗①(~儿)一种体小毛长腿短的狗。供玩赏。也叫狮子狗或巴儿狗。 ②比喻驯顺的奴才。

哈哈的相关查询

哈哈的意思解释、哈哈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