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ónɡ tónɡ  ]
  • ㄊㄨㄥˊ ㄊㄨㄥˊ
  • MYE MYE
  • AA式

彤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通红貌。

引证解释

⒈  通红貌。

唐 戎昱 《下第留辞顾侍郎》诗:“綺陌彤彤花照尘,王门侯邸尽朱轮。”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那股火的洪流闪亮闪亮,映得每个炼钢手浑身上下红彤彤的。”

彤彤(tong tong)同音词

  • 1、爞爞[tónɡ tónɡ ]

    1.热气熏蒸貌。

  • 2、燑燑[tónɡ tónɡ ]

    1.热气上腾貌。 2.明亮貌。

  • 3、烔烔[tónɡ tónɡ ]

    1.热气蒸腾貌。

  • 4、眮眮[tónɡ tónɡ ]

    1.瞋目顾视貌。

  • 5、通通[tōnɡ tōnɡ ]

    1.形容鼓声。 2.全部。

  • 6、通同[tōnɡ tónɡ ]

    1.串通,勾结。 2.共同。 3.全部,通通。

  • 7、通统[tōnɡ tǒnɡ ]

    副词。也作“统统”。表示全部:全班除有病的以外,其余通统参加比赛。

  • 8、童童[tónɡ tónɡ ]

    1.茂盛貌;重叠貌。 2.光秃貌。

  • 9、僮僮[tónɡ tónɡ ]

    1.童童。盛貌。

  • 10、潼潼[tónɡ tónɡ ]

    1.高貌。

彤彤词语接龙

  • 1、1.彤墀。
  • 2、1.亦作"彤襜"。 2.赤色车帷。
  • 3、1.见"彤幨"。
  • 4、1.朱漆车。王侯之乘。
  • 5、1.即丹墀。借指朝廷。
  • 6、1.指朱漆。 2.谓因漆朱而闪耀红光。
  • 7、殿1.彤庭。
  • 8、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
  • 9、1.彤庭。
  • 10、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 11、1.即彤弓。
  • 12、1.朱漆漏壶。古代计时器的一种。
  • 13、1.朱漆几。卿大夫来聘时设酢席间。
  • 14、1.指赤色的光芒。
  • 15、1.涂丹漆和雕刻花纹。亦泛指装饰。
  • 16、1.彤弓和卢弓。古代天子用以赏有功的诸侯或大臣。
  • 17、1.指皇宫正殿。
  • 18、1.朱漆宫车。
  • 19、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
  • 20、1.朱漆箭。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诸侯大臣。
  • 21、1.犹酷暑。
  • 22、1.见"彤庭"。
  • 23、1.亦作"彤廷"。 2.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3.泛指皇宫。
  • 24、1.通红貌。

彤彤的相关查询

彤彤的意思解释、彤彤的拼音怎么读?